陸芷曦嫁給謝遜,也是得償所愿。就像陸芷晴說的,謝遜外表雖然兇狠,但真正和他相處過的人,無不為他的魅力折服,男人如此,女人也如此。
陸芷曦從小就跟在謝遜身邊,學文習武。他的武藝、他的談吐都與眾不同,再加上謝遜對她沒有原則的維護,在她還什么都不懂時,就依戀謝遜。后來情竇初開,謝遜散發著那種成熟男人的魅力,“中年心事濃如酒,少女情懷總是詩”,她的眼里再也放不下別的男人了。
現在的謝遜,已經沒有太多屬于自己的時間了,即使剛剛娶了小嬌妻,也沒有時間給他花前月下。
朝廷也處在多事之秋,至順三年(1332年)文宗駕崩,寧宗繼位,卻只在位五十三天就死了,皇位空缺了大半年,權相燕鐵木兒弄權達到了極致,至順四年(1333年)五月,燕鐵木兒縱欲過度而死,六月妥懽帖睦爾繼位,就是元順帝,改年號為元統。
這一年京畿大雨,饑民達四十余萬,第二年江浙受災,災民多至五十九萬。
這些災難卻給了明教發展壯大的機會。
謝遜準備多年,積草屯糧,巨鯨幫航海探險,更是把玉米、紅薯、馬鈴薯這種高產、易于生長的作物帶了回來,并在自己的轄區大范圍種植,使他有充足的糧草接納災民。
短短幾年的時間,淮泗、豫鄂等地烽煙四起,明教攻城掠地,多點開花,發展的極為迅猛,不能說得了中原的半壁江山,但至少也能與朝廷分庭抗禮。尤其明教占據的還都是江南富庶之地,對蒙元的經濟產生了毀滅性地打擊。北方各地,也時有義軍揭竿而起。
繼燕鐵木兒之后,朝廷又出右丞相伯顏專權,被封為秦王。
伯顏實行排漢的民族壓迫政策,漢人百姓沒有不怨恨的,至元元年(1335)年十一月,直接取消科舉,也是直接把漢人儒生也推向了對立面。
年僅二十五歲的劉基,兩年前在大都參加過會試,一舉考中進士,卻因兵荒馬亂賦閑在家。此時看到朝廷的無道,明教卻風生水起,就跑來參加明教的義軍。長他一歲的宋濂也被明教收入囊中。明初三杰只剩下一個年紀更小的李善長還沒有出世。
謝遜得知這兩個人來到義軍中很高興,親自把他們招到身邊勉勵一番,對自己的治國理念也是知無不言,最后把他們留在了兒子謝無忌的身邊,讓兒子拜他們做老師。
二人得到謝遜的禮遇,自然心花怒放,知道這一步是走對了,看明教的勢頭,自己應該會有一個錦繡前程。
謝遜也一直在招賢納士,不能完全依賴武林中人治理地方。
現在的明教是以軍政府的模式治理地方,軍人權力極大,這當然適合眼前的形勢,類似于“戰時共產主義”,集中全力,應付戰爭,但未來天下太平就不行了,對國家危害也會很大,所以要儲備文人集團。
面對漢人的反抗,伯顏提出要殺光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但皇帝沒有采納。
元末一直都是權臣輩出,這些都預示著大元氣運衰落,漢統將興。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不是沒有人才。朝廷崛起了一位年輕將領,才二十多歲,統帥著蒙古精兵四處平叛,暫時平息了北方大地,然后兵鋒南指,意欲掃平天下。
北方的很多義軍都有明教的背后支持,但還是無法抵擋這些蒙古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