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卻不敢對謝遜發怒,不說自己寄人籬下,就是謝遜的身份就讓他望而卻步,他不由得看向旁邊的張三豐。
張三豐也皺起了眉頭覺得謝遜這是趁火打劫。
張三豐看到史火龍在看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好像自己也跟著謝遜同流合污一般,只好開口道:“退思,這降龍十八掌本來就是丐幫的武功,你這樣拿丐幫的降龍十八掌換丐幫的打狗棒法不好吧。”
謝遜道:“他們丐幫的降龍十八掌已經弄丟了,我手里的降龍十八掌是我的,換他們的打狗棒法又有什么不行?而且我覺得拿降龍十八掌換打狗棒法,我是吃虧了。他不想換就算了,我又沒逼他們。”
張三豐聽著似乎很合理,但也很別扭。
謝遜笑道:“真人覺得我應該把降龍十八掌無私地拿出來,送給他,不求任何回報?”
史火龍極想點頭,張三豐干笑兩聲。
謝遜道:“我把掌法給他,他是高興了,我什么也沒得到,我可就不高興了。”
張三豐道:“退思又豈是一般人可比。”
謝遜道:“我不是圣人,我只是個俗人。我幫人,希望能得回報,這樣我才能想要繼續幫人;別人幫我,我一定會給人回報,這樣別人才能愿意繼續幫我。圣人的標準不適合所有人,根本就無法推廣。以我的身份更不能做出錯誤的示范。我從來不會要求別人只是奉獻,不要求回報,無論是我的朋友、還是我的下屬。真人不要忘了子路受牛、子貢贖人的故事。”
張三豐若有所思,自己可以當圣人,也愿意當圣人,自己的弟子受自己的影響,也都頂天立地,俠義為先。可是如果自己還想影響更多的人,就有些自不量力了。自己的弟子愿意受自己的影響,那是因為自己有傳功之恩,別人從沒有在自己這里得到好處,又憑什么接受自己的價值觀。
史火龍一臉的茫然,不知道什么“子路受牛、子貢贖人”的故事。
謝遜道:“今天就給你上一課。子貢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生,孔子你應該知道吧。”
史火龍連忙點頭,“孔子”要是都不知道,怎么敢說自己是個漢人。
謝遜道:“魯國有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面看到自己的同胞做奴隸,可以把他贖回來,國家會給予補償。子貢把人贖回來,卻不領取國家的補償。孔子批評他:他不領取,別人也就不好意思領取,那就不會再有魯國人會解救自己的同胞了。同樣,子路救了一個落水的人,人家送給他一頭牛,他收下了。孔子就說:以后魯國人都會勇于解救落水者。”
史火龍聽了心中不忿,讀書人太卑鄙了,勒索都能講出道理,他忍不住辯解道:“降龍十八掌本來就是丐幫的。”
謝遜道:“你丐幫的降龍十八掌已經被你們自己弄丟了,要是沒有我手里的降龍十八掌,這門絕學就要失傳,你們就是丐幫的罪人。當然你也可以不換,我只是對這路棒法好奇,但不是非要不可,你不想換也沒關系,我從來不強迫別人。”
史火龍心中快速衡量了一下,謝遜對“打狗棒法”無所謂,自己對“降龍十八掌”可是志在必得。雖說“打狗棒法”不得外傳,但謝遜已經不是一個江湖人了,以他的身份沒有強行索要“打狗棒法”就已經算是仁義了。雖然他說他幫人會要回報,可是給自己治傷還不是什么都沒要。就像他說的,自己什么都不付出,他又憑什么總幫自己?而且以謝遜的身份,和他結個善緣,有來有往,說不定以后還用得上,要是謝遜真的什么都不要就把“降龍十八掌”給自己,那以后有事再找謝遜,可就張不開嘴了。其實怎么算,自己都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