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文人大多輕視武夫,當然也有武夫輕視文人的,但那一般都是莽夫。
像米為義這種粗通文墨的,不算文盲,也不算多有學問,最尊敬文人騷客。
他早就覺出岳不群學識淵博,一接近更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敬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
牟振竟然已經考過了童生試,有了「秀才」的身份,岳不群算是意外之喜。
牟總兵還真的很有遠見,秀才雖然沒有俸祿,但已經是功名在身。也看出牟振還是很有天賦的,有的人一輩子都考不到一個「秀才」的身份,像孔乙己、洪秀全之流,七八十歲的童生也不少見。
岳不群牛刀小試三個多月,直接讓牟振參加當年的秋闈。
雖然沒有高中解元,但「舉人」的身份順利拿下。范進中舉之后直接樂瘋了,可見舉人身份的非比尋常,已經可以直接做官了。
牟總兵大喜,暗贊自己的英明決定,對岳不群也是信心大增。
岳不群再接再厲,對牟振更加嚴格,甚至嚴酷。
牟振經歷了堪比高三的噩夢般的半年,就讓他參加轉過年來的春闈。
牟大人都驚了,還不到一年就讓他參加會試,是不是太草率了?
牟大人對岳不群道:「先生,振兒才和先生學了一年,是不是太早了?」
岳不群道:「振兒不是和我從頭學起,而是早就功底,我只是為了應對科舉考試,把他所有的知識系統地梳理一遍,只是為了考試而已。」
牟大人不懂,「只是為了考試」,還「而已」,這場考試難倒了多少莘莘學子,有多少驚才絕艷的人在這里折戟沉沙。
岳不群笑道:「你問問振兒,讓他再像現在這么過三年,他能受得了嗎?」
牟大人看向牟振,確實有些精神萎靡,從小習武的他,還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狀態,感覺就像剛剛打了一場慘烈的戰爭。
牟振羞愧地搖頭,他情愿每天舉石鎖、胸口碎大石,也不想每天寫一些自己都莫名其妙的文章了。
牟大人駭然,學文這么摧殘人嗎?
牟大人放下了兒子的事,對岳不群道:「戰事過后,有太多的事要處理,早想來拜會先生,卻一直拖到了現在。沒有先生當初的指教,這場戰爭不會這么順利,戰后諸事也不會這么有條不紊的進行。」
岳不群道:「大人不必這么客氣,恰好言中而已。再說,也都不是外人,要是外人,岳某還真不敢這么隨便發表意見,怕引火燒身。」
一句「不是外人」讓牟大人大喜,他發覺岳不群就像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保不齊以后還有用的上的時候。
對于華山派可能再出一個文狀元的事,其他人還是有些不以為然的,當初許泰爭武狀元是就這樣,就連風清揚也是如此,他們不愿意與朝廷扯上關系,也不理解岳不群為什么要收一個官宦子弟。
不過對于岳不群培養了一個武狀元之后,又要培養一個文狀元的手段還是佩服的,也覺得這就是岳不群在賣弄才華。
岳不群也不解釋,所有人的觀念都是根深蒂固的,自己也不能強迫別人,做自己認為對的就夠了。
。
一九八零年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