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洪基驚道:“竟然是他!”
耶律洪基對黃裳還真有印象,雖然當年主使是蔡卞,但黃裳剛剛連中三元,對于仰慕中華文化的耶律洪基來說,十分清楚黃裳這個狀元中的有多難,所以對他印象深刻。
耶律洪基疑惑問道:“你跟著他學……”
耶律洪基不能不疑惑,沒見蕭峰文采有多好啊,從小在南朝長大,文采比自己這個契丹人都差遠了,不像有個狀元師父。
蕭峰道:“臣和師父學武。”
“學武?和連中三元的狀元學武?”
蕭峰道:“臣的師父文武全才,講文臣不懂,但師父能連中三元,想來不差。”
何止是不差,耶律洪基是懂文的,說才高八斗都不足以形容黃裳。蕭峰這么形容黃裳,確實是不懂文。
蕭峰繼續道:“講武,師父的武功到底有多高,臣已經看不出了,臣只是覺得師父接近仙人。”
耶律洪基知道蕭峰武功極強,但他還真不知道蕭峰的武功能夠橫推中原,否則只會更驚訝。
“臣提起師父,是因為當初的宋夏談判,師父就是宋方的代表,宋雖然慘敗,朝廷的底線也不是不賠款,只是臣的師父卻堅持不給錢,最后夏也接受了。”
耶律洪基問道:“朕也奇怪,為什么夏打勝了卻接受這樣的條件,這個勝仗白打了?”
蕭峰道:“臣的師父堅持夏比宋更需要停戰,他說夏根本就無力再戰,宋雖然損失了二十萬人,但本身還有繼續打下去的能力,可是夏再打下去,必崩潰。師父對臣說,宋不怕打敗,她有數之不盡的戰爭資源可以揮霍,夏卻不行,他就算一直打勝仗,也經不住宋這么消耗,所以夏被迫接受了師父的提議,稱臣,沒有賠款,他的勝仗確實白打了。”
耶律洪基也陷入沉思,夏遇到的問題,遼同樣有,就算比夏強,但人口、經濟的差距卻是實實在在的。遼想滅宋,就算一直打勝仗都未必行,遼需要短時間內的全面勝利,以結束戰爭,而不能陷入拉鋸戰,否則當年又何必簽訂澶淵之盟。宋固然俯首稱臣了,也是遼無力全面拿下宋的結果。
而耶律洪基來之前想的正是徹底滅宋。
耶律洪基沉吟半晌,道:“按你所說,滅宋確實不易。”
蕭峰心中一喜,自己的話奏效了。
可是耶律洪基話風一轉,道:“但小皇帝這個時候整飭北疆,實則是挑釁我大遼。朕也不必徹底滅宋,能打下多少宋的土地就打多少,遼不是夏,打服這個小皇帝不難。”
蕭峰心中又是一嘆,能當皇帝的人果然不是那么好說服的。
蕭峰道:“臣說了,宋主動攻遼,只能靠他軟弱的軍隊,他的那些民間的力量用不上,必敗。可是如果是咱們大遼打入宋境,宋的那些優勢就都能用上了。宋的民間義士數不勝數,臣掌曾經管的丐幫,就是把‘守衛大宋’視為宗旨。當年遼國左路副元帥耶律不魯就是被丐幫行刺而死,那個時候,臣還沒有加入丐幫,那次刺殺也是臣加入丐幫的契機。也正是這條宗旨,才讓丐幫備受尊敬。所以,臣契丹人的身世一暴露,立刻就被逐出丐幫。民間有很多這樣的人,不用朝廷的俸祿,也肯為朝廷賣命。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臣剛才說的,臣最擔心宋聯合夏。”
耶律洪基道:“對呀,你剛才也沒說明白夏為什么一定會聯宋,卻不和遼聯合?”
蕭峰道:“這也是臣這次出使南朝和夏時才知道的,也是臣提起師父的原因。上次宋夏議和夏沒占到便宜,也不完全是因為師父拿住了夏的弱點,而是師父能影響到夏的皇太妃。”
1秒記住網:。手機版閱讀網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