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皇后道:“哪有皇兒說的那么嚴重。皇兒鎮守揚州這幾年,成效有目共睹,又怎么會因為一時的離開就亂了局面。皇兒要是真的不放心,就派一個信得過的人過去幫你看著也就是了。”
楊廣就是一驚,聽獨孤皇后的意思,真要是派個人過去,自己也就不用離開京城了。就藩在外的皇子,非皇命,不可入京。自己要是不走了,那就是既身處政治中心,又手握強藩,內外呼應,太子也比不了。
楊廣為難道:“父皇那里……?”
獨孤皇后道:“一切有母后。”
楊廣毫不懷疑獨孤皇后在這件事上可以替楊堅做主,何況楊堅也喜歡自己。
獨孤皇后也是讓梵清惠看看,連個小三兒都算不上的人,憑什么敢參合自己家的事?
可是楊廣思慮再三,還是決定拒絕獨孤皇后,道:“以當前的情勢,兒臣如果滯留京城,與皇兄之間必會勢如水火,弄不好朝臣們都要跟著站隊,分裂朝廷,非是國家之福。從家庭上講,皇兄也是母后的兒子,手足相殘,誰勝誰負傷的都是母后的心。母后疼愛兒臣,兒臣心中一清二楚。越是如此,越不敢讓母后傷心。兒臣離開,遠離權力中心,時間長了,和皇兄的關系也就緩解了。國家大事父皇自有定奪,母后也不要逼迫父皇。家和萬事興,兒臣雖不在母后身邊,也必會每日為父皇母后祈福,祈求父皇母后身體康健,祈求國泰民安。”
楊廣一番話,說的獨孤皇后眼淚汪汪的。
有一句話楊廣說的對,太子也是皇后的兒子,即便她再鐘愛楊廣,再看不上太子,她也不會希望太子和楊廣手足相殘。
楊廣感人肺腑的話,讓獨孤皇后更加堅信自己鐘愛次子沒有錯,識大體、顧大局,沒有哪個兒子能比得上。
楊廣越是如此,獨孤皇后越是不肯放他走,可他又說的句句在理。
獨孤皇后道:“皇兒體念母后。母后很欣慰,母后也不攔著你回揚州。可是眼下有一件事,可能要耽擱你一下。”
楊廣問道:“什么事?”
獨孤皇后微笑道:“母后想給你的妻弟保個媒,如何?”
“保媒?”
楊廣在京期間,不接受朝廷重臣的拜訪,只有一個年輕人常出入楊廣的府邸,就是蕭妃的同母弟,新安郡王蕭瑀,真正的親姐弟。
開皇七年,蕭瑀隨兄入大興城,就一直定居在此。
蕭瑀年輕,又在朝中沒有任職,勤于學習,工于書法,仰慕姐夫的才華,借著楊廣在京期間,常常拜訪。
楊廣年齡不大,但心理年齡足夠老,對于優秀的年輕人,很愿意提攜。
這段時間,和蕭瑀的私人關系處得很不錯。
蕭瑀還不到二十歲,沒想到獨孤皇后想給他保媒。
不是外人,楊廣可得問清楚,哪怕是母后保的媒。
楊廣笑問:“誰家的姑娘?”
獨孤皇后道:“不會委屈了你家的人,是母后大哥的女兒,如何?”
獨孤皇后的大哥,趙國公獨孤羅,獨孤閥閥主。獨孤閥是皇后的娘家,閥主在四大門閥中年齡、資歷也最老,除去嶺南宋閥,獨孤閥堪稱三閥之首。
蕭家有家長,梁后主蕭琮,拜上柱國,封莒國公,爵位不低,卻是亡國之君,低調行事是不二選擇。蕭妃只是蕭瑀的一個姐姐,楊廣只是他的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