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缺進京朝見楊堅,絕對是一個晴天霹靂,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尤其是梵清惠。
楊廣沒有逼迫宋缺做任何事,給了他自主抉擇的機會。
可是在宋缺看來,他已經沒的選擇了,自己的重傷放在一邊,楊廣比自己還年輕十歲,有這等武功,天下還有誰是敵手?
武功在這天下也許不是最重要的,但落在楊廣身上,又變得無比重要。
宋缺被重創不是不能恢復,但恢復以后就能戰勝楊廣了嗎?
武功不能戰勝楊廣,軍事、政治、經濟,能戰勝楊堅嗎?
更加沒有希望。
此時不做徹底的投降,等楊廣開口時,宋閥不會有好結果。
既然如此,宋缺做事當機立斷,借著在京城的機會,向大隋徹底投誠。
楊堅又驚又喜,只是不知什么來由。
楊堅單獨召見楊廣:“能不能直接留下宋缺?”
楊堅沒有問太子,因為之前楊廣曾說過宋缺和梵清惠的關系,楊堅也怕太子會受梵清惠的影響做出感情用事的判斷。而楊堅發自內心反感宋缺和梵清惠的這種關系。
楊廣在對待宋缺和梵清惠的問題上足夠客觀、冷靜,所以楊堅也愿意相信楊廣的判斷。
宋缺的突然面圣并非楊廣的本意,楊廣的本意只是想安撫住嶺南,讓宋缺別添亂。
宋缺突然面圣,立刻就成為朝廷中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宋缺是向楊堅投降,可不是向楊廣投降,可以說楊廣的力氣白費了。
宋缺此舉未必沒有對抗楊廣的意思。
告訴楊堅宋缺是被自己打服了?
不妥,楊廣此時只能靜觀其變。
楊廣道:“宋缺此時覲見父皇就是向父皇屈服,而父皇怎么對待他天下人都在看。如果強留宋缺,能不能留住是一方面,傳出去,未來可能就無人敢輕易這么見父皇了。其實無論什么原因,這都是好事,無論是宋缺還是宋閥,屈服都是早晚的事,也許就是宋缺突然醒悟了呢。”
突然醒悟是扯淡,但確實是好事。不可能以后就不防備宋缺了。但宋缺的態度無疑給楊堅打了一支強心劑,無論什么原因,都是楊堅威望的頂峰。
楊堅點頭接受了楊廣的說辭。
宋缺也沒有對自己突然覲見楊堅做出解釋,解釋的越清,就越是自取其辱。他名義上本來就是隋臣,好像見楊堅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只是這其中的意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楊堅也沒有剖析真正的原因,好像宋缺本來就該向他臣服。
所以這次宋缺和楊堅的見面,雖然意義深遠,表面卻波瀾不驚。
只有梵清惠坐不住了,她當然知道宋缺已經進京,也知道宋缺在客棧與人打了石破天驚的一戰。只是這一戰實在太快了,只是彈指一揮間,她沒來得及接收任何消息,楊廣就已經撤了。她正要調查是怎么回事時,宋缺卻立刻覲見了楊堅,沒給梵清惠任何反應的時間。
梵清惠心中的震怒只有她自己知道,只是事成定局,她可以背后挑唆宋缺,卻無法在楊堅面前阻止宋缺,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拜訪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