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囑咐:“目標是讓啟民可汗能立足漠北,可以和達頭可汗僵持,甚至一直僵持下去,卻不可以徹底打敗達頭可汗。”
裴矩點頭,他在一瞬間就想到了這些,只是啟民可汗是盟友,有些話還是要楊廣自己說才合適。
任務雖然艱巨,但難不住裴矩,只要目的明確了,就一切都有可為。
裴矩退了,楊廣又找來了魚贊。
就算楊廣已經登基了,魚贊依舊沒有一官半職。
魚贊是楊廣伸進社會最底層的觸手,一旦魚贊加官晉爵進入官僚體系,那他的立場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與楊廣對他的期望背道而馳。
楊廣把百姓當做頭等大事是因為這個江山是他的,他死以后是他兒子的,百姓是他維持王朝的基礎。其他的官僚、門閥能有這種立場嗎?
換個人做皇帝,他們依然可以繼續自己的官僚門閥之路,甚至有的人會巴不得天下大亂,自己才能渾水摸魚。
也許真有人憂國憂民,心系百姓,但楊廣絕不會把希望寄托在品德上,所以他絕不會改變魚贊的立場。魚贊想在楊廣面前邀功,關注最底層百姓的疾苦,就是他唯一的途徑。
楊廣離開并州以后,全靠魚贊把握著并州的一切信息。楊廣根本就不需要官面上的消息,他只需要知道老百姓的動向,何況魚贊也不是沒有手下混入官府和軍中,只是沒有達到特別高的程度。
楊廣吩咐魚贊:“給漢王傳遞一個消息,啟民可汗馬上就要北征,達頭可汗會拋棄漢王,立刻北歸。而且據不完全可靠消息透露,達頭可汗很有可能和大隋達成協議,他們會突襲漢王,用漢王的人頭,換取自己北歸道路的暢通。”
魚贊眼中有驚異,但他只是迅速躬身低頭,掩蓋眼中的情緒,只是機械性的稱了聲“是”。
楊廣算是三管齊下,至于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只能拭目以待。希望不會讓自己太失望,也不枉自己得知漢王勾結突厥人之后,果斷叫停楊素的大軍。要是功敗垂成,自己可就在楊素面前丟了大人了。
然而,人性的弱點根本不可抗拒,有些計本來并不高明,也未必就不能被識破,可是還是不得不往里跳。
楊廣在楊素的軍營中并沒有等多久,晉陽的城門就自己打開了。
城內一片大亂,突厥人和漢王的軍隊發生火并。
達頭可汗果然親至,聽聞北方有危險,不得不放棄漢王急著北歸。他向漢王辭行,卻沒想到漢王突然發難。
漢王楊諒當然知道突厥人幫他是不安好心,但他又不能不依賴他們,可也不能不防備。
楊素的威名遠播四海之內,而且大軍來的及時,漢王可以說是內外交困,已成驚弓之鳥。在楊諒心里,無論是楊素還是突厥人,都可能是要他命的人,根本就不用人挑撥。
達頭可汗說要馬上北歸,漢王已經確信北方確實出了問題。既然這個消息是真的,那么他沒功夫再判斷其他,就想當然的認為達頭可汗要他命這個消息也是真的。
先下手為強,漢王果斷偷襲了達頭可汗。
達頭可汗卻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因為他真沒想到漢王敢偷襲他。他可是從頭到尾都沒看的起漢王楊諒,來到并州也是一來就喧賓奪主、趾高氣揚,以為完全拿捏這個年幼的大隋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