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倒是不慌不忙,反而沉思起來。
楊廣這種沉思,讓祝玉妍更急了,難道陰葵派就這么沒用嗎?
石之軒和長孫晟也注視著楊廣,楊廣對陰葵派的定位也和這二人息息相關。他們三個在楊廣面前維持著表面的和諧,暗地里的爭斗其實極為殘酷,并不比和佛門弱。
楊廣突然冒出一句話:“朕要修建東都洛陽。”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以前,楊廣除了自己那攤事,別的事很少發聲,更不會主動想做什么。如今已經身登大寶,再偷懶可就說不過去了。
看史書上的楊廣,堪稱古今中外第一敗家子。
大隋國勢之盛,空前絕后,卻能在十余年間敗光,楊廣絕非等閑之輩。
靠吃喝玩樂,十輩子都敗不光這份家業,楊廣最大的問題就是太想干事了。
看看楊廣干的那些事,其實每一樣都勢在必行。他的錯只是在于他太著急,都放到一起干。這就導致他濫用民力,民不聊生。
如果他成功了,大可以登高一呼:“這是時代的陣痛,總要有人承擔。”
當然,承擔時代陣痛的最佳人選就是草民。
草民是草根,可也是人,楊廣的最大問題卻是根本不把草民當人,而是當牲口,連最廉價的洗腦都不做。
站在楊廣的地位,他這么看待草民可以理解,但他的失敗,也就不值得可憐。
現在,雖然身處武俠世界,但世界運轉的基本邏輯還是在的,好在楊廣已經變了。
雖然匆忙,好歹順利繼位,定年號為大業,楊廣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興建東都洛陽。
大興城已經不再適合當都城了。
大興城是關隴門閥的大本營,完全有能力掣肘楊廣執政。但以楊廣此時的自負,并不在乎這些,更不是聽什么術士的蠱惑。
實在是大興城空有其名,楊廣滯留大興城好幾年,隨著人口越多,大興城的問題也越多。基建差,這也是楊堅晚年修建仁壽宮的原因之一。
而且關中缺糧,運輸困難。與其修繕大興城,不如另起爐灶,再建新都,并不是為了享樂。
洛陽居天下正中,雖然四通八達、無險可守,但楊廣自問:有守的必要嗎?自己看上的不就是洛陽的四通八達嗎?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