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中一聲金聲響起,進攻的清軍紛紛松了一口氣,丟下大量的尸體和器械退了回去。
魏軍營壘中,士卒們見清軍退去,頓時發出一聲歡呼。
高義歡一拳砸在木樁上,“好,讓醫官救助傷員,加緊修補營寨。”
這次清軍主動撤退,主要是因為遇見了震天雷,多鐸沒想到高義歡一個流寇,居然有這么多火器。
要不是震天雷,清軍拋石機便能砸倒寨墻,盾車沖到營壘邊上,然后便能近前短兵相接,魏軍必定會陷入一場苦戰。
在清軍退去后,營中的魏軍士卒,開始抬走同袍的尸體,扶走傷員,并收拾射入營中的箭矢,清理壕溝外的清軍尸體,重新撒上鐵蒺藜,構筑養馬墻,準備應對清軍的再次攻擊。
不過,當魏軍清理完戰場,重新做了準備之后,清軍卻并沒有再次進攻。
這一戰后,多鐸意識到高義歡確實是個硬茬子,已經沒有足夠的信心來吃掉高義歡。
從兵力上來看,多鐸帶來三萬人,高義歡有近四萬眾。
雖說清軍的戰力要強于高義歡,但是高義歡人馬較多,且占據了有利的地形,清軍強攻必然會損失巨大,討不到什么便宜。
在意識到高義歡想要消耗他,故意引他進攻后,多鐸停止了攻擊,而這一停就是近半個月的時間。
一時間,清軍和魏軍陷入了戰又不戰,退又不退的局面,都在等待對方露出破綻。
對于多鐸而言,消滅高義歡才能全力攻拔洛陽城,否則這個攪屎棍,肯定要給他搗亂。
雖然多鐸心里不想打,但是不解決高義歡,他就沒法子安心打洛陽,所以依舊沒有退兵。
對于高義歡而言,他目的就是為了拖延清軍攻下洛陽,為李自成站站臺。
如果清軍拿下洛陽,那整個洛陽盆地,就都歸清軍所有,清軍的兵力就解放出來,只需要一部分精兵駐守洛陽周圍的關隘,大軍就可從容西進潼關。
現在只要洛陽不下,洛陽外圍還有個高義歡,便隨時可能打個中心開花的戰例出來。
這樣一來,清軍的精力便被牽制在河南,能給李自成爭取一點準備的時間。
雖說高義歡也不想和清軍繼續糾纏,但未了不讓多鐸全力打洛陽,他便也不能退,否則洛陽必定會近期陷落。
唇亡齒寒的道理,高義歡還是懂的。
雖說他沒有實力一直將清軍拖在河南,但此時還是必須再拖一段時期,讓關中做好充足的準備,他再退回豫南。
一時間,清軍和魏軍在汝州,便形成了對持的局面。
清軍打魏軍,多鐸消耗不起,而高義歡主動進攻又打不過清軍,對持的局面便逐漸形成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