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李自成,張獻忠的實力要弱小許多,人馬也就三十余萬,精銳不過四五萬人。
因為實力不足,入川還有秦良玉的阻攔,所以張獻忠為了收取四川,便帶走了絕大多數精兵猛將,只留下五萬人馬,交給孫可望、馮雙禮鎮守湖廣。
在張獻忠入川后,西軍在湖廣的兵力,便顯得比較單薄,讓明軍乘勢奪回了武昌。
孫可望、馮雙禮在武昌失守后,遂即到了荊州一帶固守,而近一年來明軍沒有來攻,高義歡自顧不暇,荊州西軍實力不足,兼孫可望長于內政,短于軍略,西軍便窩在荊州夷陵一帶,種地發展,并未在湖廣擴張。
且說,何騰蛟抄家得了大批的錢糧,野心勃發,欲建立一番功業,封侯拜相。
文人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一般很少想過謀朝篡位,終極理想多止步于封侯拜相。
高義歡要收李巖,也是這個原因,相比于武將,文臣對于主君的威脅,要小許多。他們最多做個奸臣,卻多半不會威脅主君的性命,但武將就不好說了。
自從唐末五代十國以來,以史為鑒,主君對此便十分提防。
何騰蛟作為文臣,不過他對于權力卻十分渴望,希望有一天能夠入閣拜相,成為權傾朝野的大名臣。
這時便有這么個機會,擺在他的面前,那便是奪取荊州。
南京小皇帝已經放出話來,只要收復全楚,他就能入閣封侯,何騰蛟自然要把握這個機會。
五月初,何騰蛟點齊九鎮兵馬,共計十萬大軍,以湖南巡撫堵胤錫為南路大軍,統兵三萬,令“小馬超”馬祥麟為先鋒大將,收取公安等地,從南威脅荊州。
何騰蛟會同湖北巡撫楊文岳,則統領張先壁、黃朝宣等部,共計七萬大軍,又征調民船千艘,從岳州逆江而上,來奪荊州。
就湖廣一地而言,最為重要之地,并非襄陽或者武昌,而是荊州。
歷史上,據荊州而做大的人不在少數,其中最善于借荊州之勢的,則莫過于楚國。
楚國都于郢,北控襄陽,以謀韓魏,西據黔中、巫郡而阻秦,東迫陳、蔡,以通江淮,據全楚形勝,而爭霸中原。
荊州居全楚之中,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若長期落入西軍之手,一旦張獻忠完成對四川的整合,再派兵出川,那湖廣便危險了。
因而何騰蛟早欲奪回荊州,將張獻忠堵在四川。
這時七萬明軍,加上征調的民夫,共計人馬十余萬,逆著長江往西前行。
一時間,長江沿岸,幾部明軍延綿十幾里,聲勢浩大,江面上戰船遮江而行。
這時在眾多戰船中,一艘大船上插著一面大纛旗,上面寫一個巨大的‘何’字,這是何騰蛟的大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