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自從朱慈烺收了錦衣衛的揍報,得知高義歡有可能與滿清媾和后,心中便十分惶恐起來。
朱慈烺思來想去,還是害怕高義歡倒向清廷,若真如此,大明根本抵擋不住,清軍和魏軍兩方的壓力。
朱慈烺已經確定,明朝和滿清的和談,就是被高義歡攪黃,高義歡知道明朝有意議和后,有沒有可能因為害怕滿清和明朝兩面夾擊,而選擇倒向清軍呢?
朱慈烺越想越怕,便覺定發動一次反擊,一是申明一下態度,同時為了給魏軍一定的支持,讓高義歡知道他的抗清立場,不至于因為孤軍奮戰,而認為無法堅持,最后倒向清軍,二是打破南京朝廷出賣江北的傳言,同時為了救出徐州鎮,保存這支明軍精銳。
因此朱慈烺決定,趁著清軍主力在豫南的機會,派出精銳水師,進行一次有限度的反擊。
四月中旬,高義歡收到消息,清軍與明軍交手,遂即讓玄衣衛通知袁宗第,讓他在考慮自身現實情況的條件下,在豫東搞點事情,牽制一下清軍,便帶著護兵動身,前往關中,準備舉行進位大典。
如果明軍早點出手,高義歡還能與明軍打一個配和,但是現在魏軍已經抽身出來,加上魏軍也傷了元氣,所以高義歡便沒打算再參與明清之間的這場戰斗了。
在高義歡看來,明軍出手的時機無疑晚了許多。
本來明軍有水軍的優勢,那么長的海岸線,清軍根本防不住,加上清軍主力在打魏軍,明軍完全能有一番作為,但是在豫南都打完了才出手,時機明顯就遲了。
就算明朝早前出手,勝算也不大,現在希望更是渺茫,不過好在清軍久戰,已經成了疲憊之師,又在豫南折了銳氣,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或許會有奇跡發生也不一定。
這一戰,清軍勝了,暫時也不可能過江,攻滅南京,而明軍勝了,則是一個意外之喜。
此時高義歡已經不在關心,因為這一戰不關系大局,改變不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如果不是明朝有滅國的危險,高義歡都不會出兵東進。
四月中旬,高義歡一路趕路,過了武關進入關中。
這時原本荒蕪人煙的商州地區,開始出現了不少棚戶,藩府在此已經安置了一些的難民。
在田間地頭,一隊隊的難民正在勞作,來得早的難民已經在好田里搶種了一季春小麥,農田里都是嫩綠的苗兒。
許多距離河流較遠,灌溉不易的旱地里,難民則正在種植玉米、番薯,有的軍田則在種植棉花等物。
高義歡從福建弄到了玉米和番薯后,起初是在鄖陽府種植,幾年來收成還算不錯。
現在正好推廣到關中,能使一些荒廢的旱地,甚至山坡都被利用,提高百姓的收成。
高義歡騎馬走在道路上,兩邊一然荒涼,但是看見忙碌的百姓,他就仿佛看見地下將要破土而出了幼苗一樣,感受到了勃勃生機。
這時高義歡正打馬走著,前方出現一大片棚戶區,里面忽然傳出一陣樂曲~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求書單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