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和碩特蒙古汗國控制整個青藏高原,并且在崇禎八年,也就是1635年,就已經歸順了滿清了。
當然這種歸順,只是名義上的歸順,為的是找個靠山,來抵擋日漸強大的準格爾。
現在和碩特蒙古汗國,盤踞青藏高原,準格爾蒙古的威脅已經不再,與清的聯系就少了。
不過和碩特汗國,畢竟名義上臣服于滿清,對于西魏來說,便始終是個威脅。
西魏國收編關寧軍后,戰馬數量增加至六萬多匹,須要大片土地供戰馬馳騁,而且耗費大量的草料和豆子,一匹戰馬的消耗,頂得上幾名士卒,給魏國財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應此在占據關中之后,西魏國就開始尋找自己的牧馬之地,最后理所當然的看上了隴右地區。
和碩特汗國雖然控制青藏高原,可是部落的戰士,也就兩萬多人,青藏高原地廣人稀,便成了西魏蠶食的對象。
從去歲開始,西魏國便派出商隊,進入青海地區,一邊貿易,一邊聯絡一些小部落和藏民,已經將勢力推進到了青海湖東面,并在此設立邊市,出售糧食、茶葉、布匹,還有少量的鐵器。
在中原,一個鐵鍋也就一兩錢銀子,而賣到草原上,換幾支羊都沒有問題。
沒奈何,游牧民族冶煉技術落后,除了牛羊什么都沒有,而飯又必須吃,茶又必須煮,便只有高價換漢人的鐵器。
不過,鐵器雖是暴利,但是西魏國卻控制很嚴密,只出口極少部分,以免蒙古人熔了鐵器,打造兵器,主要的貨物還是茶葉、布匹和瓷器。
自從西魏開市后,便陸續有蒙古人前來交易,而關中的商人,往往取得數倍乃到十余倍的暴利,高義歡下令邊境加強控制,稽查貨物,征收商稅。
又命士卒嚴查走私,一遇查獲,款貨全部沒官,西魏藩府的稅收也迅猛增長,另外大批牲畜進入關中,也改變著關中百姓的飲食。
建章四年,春耕過后,高義歡從西安出發,西巡至青海。
眾人過了秦州后,便開始發現,原來漢人居住的地區,開始出現許多藏人和蒙古人,不少土地都逐漸荒廢。
等過了西寧府,便開始出現成片的帳篷,遍地的牛羊,還有身跨駿馬放牧的藏人漢子,以及穿著長袖,面皮黝黑,兩個臉蛋卻紅樸樸的婦女。
“大王,這里聚集的部民,主要是信奉紅教的藏民,還有當年林丹汗帶來的一些蒙古部落,大概有兩萬多人。”李定國身穿鎧甲,拉著馬韁,對高義歡說道。
高義歡對于青海復雜的局勢,只是知道一些皮毛,他勒馬駐立在一處山崗上,俯視著周圍,風景狀況,就是他娘的有點喘不過氣來,太陽也毒辣得烤得人頭皮發疼。
“走,去下面看看,路上你詳細給我說一說這里的情況!”高義歡忽然一揚馬鞭,大聲說道。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求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