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撥月山一役終于落下帷幕,這場驚心動魄的戰斗過后,禮圣可謂是收獲頗豐,達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
首先,禮圣巧妙地借助盧羽和截教的力量,成功地解決了兵家這個強勁的競爭對手。
這樣一來,儒家便穩穩地占據了第三的位置,其在三教中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其次,通過這場戰役,禮圣成功地讓盧羽與撥月山結成了緊密的聯盟。
不僅如此,這個聯盟還與釋、兵、道三教勢力形成了鮮明的對立。
這無疑為儒家在后續的發展中贏得了更多的籌碼和優勢。
最后,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禮圣成功地讓截教和闡教散道。
如此一來,天庭若想要對付西方天下,就只剩下兩條路可走:要么與儒家結盟,共同對抗西方天下;要么不敢輕易得罪儒家在南玄天下的地位,對其保持敬畏。
無論天庭選擇哪一條路,儒家都能立于不敗之地。
甚至,儒家還可以趁機坐收漁翁之利,向其他三座天下提出各種條件,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利益。
畢竟,經過撥月山一役,兵家已經元氣大傷,再也沒有實力與儒家爭奪第三的寶座。這一步精妙的棋局,最終還是以禮圣的勝利而告終。
十五日后,月羽聯盟迎來了兩位重要人物的加入。
禮圣,這位德高望重的人物,毅然決然地選擇加入月羽聯盟,并順理成章地坐上了太上長老的位置。
他的決定并非輕率之舉,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在當前的局勢下,禮圣清楚地認識到,若不與月羽聯盟聯手,他們必然會成為天庭清算的對象。
儒家作為南玄天下二分之一的氣運所在,其地位舉足輕重。
在這種情況下,要么與道教合道,要么與其他勢力結盟,已成為必然的選擇。
而月羽聯盟,無疑是一個強大且可靠的盟友。
與此同時,鄭景清代表截教記名加入了月羽聯盟。截教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同樣是出于對現實的考量。
他們深知,即便回到天庭,也難以與右派闡教相抗衡。
在這場即將到來的與西方天下的戰爭中,截教選擇站在撥月山一方,這一決定已經表明了闡、截兩教的分道揚鑣,天庭也將不再是他們的容身之所。
禮圣與盧羽等人的聯盟,不僅僅是為了應對天庭可能的行動,更是為了在這場關鍵的戰爭中,能夠有足夠的實力與之抗衡。
而截教的加入,則進一步增強了月羽聯盟的整體實力,使其在這場風云變幻的局勢中,更具競爭力。
時光荏苒,轉眼已過三月。
月羽聯盟的種種事宜終于都有了定論,盧羽和花木蘭也在這三個月里盡情享受著彼此的溫存。
然而,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當一切都安定下來后,他們也不得不面臨分別。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盧羽、花木蘭、許志琴、趙謝王權以及何劊才一行人離開了撥月山。
而在離開時,只見花木蘭輕撫著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肚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