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季敏就讓服務員先是取了套珍藏的藝林堂茶具,水墨五龍套裝,這套茶具下來就足有五十多萬,這還是友情價。
可見季敏對趙山河多么重視,誰讓這是弟弟第一次給她泡茶。
趙山河并不知道這套茶具多貴,如果知道的話那估計就得心驚膽戰小心翼翼了,不然摔了怎么辦?
至于茶葉,季敏選擇了今年的明前龍井,當然也不便宜。
季敏不說話,只是看著趙山河表演。
趙山河開始泡茶,他深呼吸口氣,開始有模有樣的學著季敏先前的工序,然后回憶后面特意看過的泡茶介紹,只要嚴格按照程序就行了。
先是將僅一克的茶葉輕輕置于素白瓷碟,細細端詳其扁平光滑的外形,翠綠中微微泛黃的色澤,宛如江南初春的新柳,這是優質龍井的標志之一。
接著進行溫杯,打開五龍蓋碗,其質地細膩,能很好地聚香與保溫。
緊接著將已經煮沸的沸水沿著碗壁緩緩注入,熱水在碗中回旋,片刻后將水倒出,此時蓋碗微微發燙,不僅去除了器具的異味,還能在后續泡茶時保持適宜溫度。
待水溫自然冷卻至八十度,這一溫度對于鮮嫩的龍井極為關鍵,過高會燙熟茶葉,破壞營養與口感,過低則無法充分激發茶香。
溫杯后,將瓷碟中的龍井投入蓋碗。
隨后輕提長嘴銀壺,壺嘴與蓋碗保持約二十厘米的距離,讓水流呈拋物線墜入碗中,落水點集中在茶葉中央,激起碗底茶葉輕盈旋轉,如同春日微風拂過湖面,茶葉在水中翩然起舞。
待茶湯稍顯嫩綠,便用茶夾夾住蓋碗,以四十五度角傾斜,將頭道茶水緩緩傾入公道杯。
等公道杯也溫杯后,將其倒之。
這頭道茶并非棄之不用,實則是醒茶過程,讓干燥的茶葉初步接觸水分,喚醒沉睡的茶香與營養物質。
龍井嫩芽在溫水中逐漸舒展蜷縮的葉尖,漸漸顯露出完整的芽形,恰似初春枝頭新發的雀舌,生機盎然。
二次注水時,采用鳳凰三點頭技法,這不僅是為了美觀,更是為了讓茶葉在水中充分翻滾,均勻受熱,釋放香氣與滋味。
銀壺壺嘴三起三落,水流如絲般注入蓋碗,激蕩出杯中云霧,茶葉在水流帶動下上下沉浮。
注水至蓋碗七分滿,此時碧色茶湯表面浮起一層薄如蟬翼的金圈,湊近便能嗅見蘭香與豆香交織的清冽氣息,仿佛置身于春日的茶園之中。
靜置片刻,待茶湯穩定,揭開蓋碗,將茶湯再次倒入公道杯。
隨后雙手輕撫,將茶湯分茶入五龍杯中。
趙山河這一套動作下來行云流水,季敏的眼睛都有些亮了。
如果不是知道趙山河第一次泡茶,季敏還以為趙山河是多年的老手。
當趙山河伸手示意季敏品茶后,季敏動作優雅的端起茶杯,放在鼻尖輕聞茶香,緊接著小嘴輕抿,在口腔內激發,只覺得回味無窮。
放下茶杯以后,季敏笑容燦爛的說道:“好茶,比我泡的都好喝,山河啊山河,你是不是一直在藏拙,就是為了故意給我露一手,我才不信你是第一次泡茶。”
趙山河有些哭笑不得道:“姐,我真的是第一次泡茶,只是這么長時間一直看你泡茶,看也都看會了,然后回去又查了下而已。”
季敏有些半信半疑道:“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