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國風社,蘇雨晴、趙雅、沈星河三人看的還真是有點意動。
不過相比于他們,更加活潑的林曉曉、周悅則不是很喜歡這種環境。
陳默倒是還好,只是他目前更傾向于一些有活力的事物,畢竟曾經的十年過的太過于沉悶了。
眼下的國風社多少還是太靜了一些。
由于旁邊還有不少其他社團,眾人自然也沒有著急下決定,在國風社停留了一會后,他們便朝著下一個社團走了過去。
國風社的旁邊,是一個奇怪的社團,這里也聚集了不少人駐足觀看。
陳默幾人掃了一眼橫幅,上面寫著【思辯者辯論社】。
“辯論社這也能成立一個社團”林曉曉有點意外。
“你可別小看辯論能力,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因素,大腦思維能力,口才,邏輯整理能力等等,提升這些,將來出了社會,在哪里都必然能用到。”周悅這位大小姐似乎還挺欣賞這個的。
六人來到了辯論社的前面,只見這里沒有任何哨的裝飾,只有幾張簡單的桌椅和一塊寫滿字的白板。
白板上羅列著論點、論據,正中寫著本次招新表演賽的辯題——“大學期間,積累人脈是否比鉆研學術更重要”。
此刻,四五位社員正在摹擬辯論,雖然沒有穿上正裝,但氣氛已然劍拔弩張。
正方一辯語速極快,引述著某商業大佬的成功案例強調人脈資源的重要性。
反方二辯則冷靜沉著,用數據和心理學理論反駁,指出核心競爭力的根本在于自身學術深度。
他們言辭犀利,邏輯鏈條嚴密,不斷抓住對方邏輯的漏洞進行攻擊防守。
“對方辯友是否混淆了‘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的概念”
“請您方正面回答,如果沒有扎實的學術根基,所謂的人脈網絡是否只是無源之水”
思維的火在空氣中激烈碰撞,經過的學生大多被這種高強度的智力交鋒所吸引,駐足聆聽,露出思索的表情。
能進這所學校的,能考的分數也是拔尖的,自然哪個學習成績都不差,同樣的,腦子也不會太差。
所以他們越發能夠欣賞到辯論賽中參賽成員散發出來的魅力。
這里沒有任何喧嘩的聲音,每個人均是沉默的聆聽,以及同頻的飛速運轉著大腦來梳理雙方的觀點。
陳默抱著手臂聽了一會兒,對這種基于邏輯和事實的博弈頗感興趣。
周悅則小聲對林曉曉說:“這辯論社的水平挺高啊,一般人可真架不住。”
林曉曉猛點頭笑道:“我現在有點明白你剛才的意思了,這辯論社確實有點意思。感覺他們腦子里都自帶搜索引擎和邏輯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