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五年時間過去,承佑帝女兒的數量達到了40之數。
外界已經認定承佑帝沒兒子緣了,還有人說承佑帝是遭受了詛咒。
后宮妃子們的心態也都從“老娘一定要卯足勁生個兒子”變成了“不患寡而患不均,公主也不錯”。
只有唐昭儀不信邪,非要生個兒子。
不知道是想證明生子丹的效用,還是想證明自己和其她女人的不同。
但事與愿違,唐昭儀五年來又生了四胎,其中還有兩對雙胎,毫無疑問的,都是公主。
可以說,唐昭儀為承佑帝女兒的數量,屬實是做出了一騎絕塵的突出貢獻。
因為全都是女兒,承佑帝覺得她晦氣,沒給晉位。
承佑帝不開口,崔瀾自然也不會主動提。
所以,唐昭儀這么多年過去,依舊是個昭儀,丟盡了顏面。
期間,唐昭儀也試探過崔瀾是不是穿越者,崔瀾裝傻充愣,糊弄了過去。
不為什么,就是覺得唐昭儀驚疑不定、百般試探揣測的樣子挺好玩的。
承佑帝年過四十,歸來依舊無子,在他即將扛不住壓力同意過繼之時,令玉走進了承佑帝視線。
崔瀾教養出來的孩子就沒有差的,令玉文韜武略,胸有溝壑,比起鼎盛時期的承佑帝都不差什么。
承佑帝發現令玉的資質后驚喜不已,隨之而來的就是遺憾。
如果令玉投做男身,該多好啊。
但再怎么遺憾,既定的事實也無法被更改。
很快,令玉的優秀就讓承佑帝不得不感到側目。
戎狄來犯,群臣束手無策,也是令玉提出良策,才能成功驅敵。
令玉憑著功勞被封為了定方親王,享雙倍俸祿,還能入朝參政。
作為大啟朝第一位入朝參政、得封親王的公主,令玉引起了無數的關注。
有人反對,有人以死相逼勸誡,有人當著令玉的面辱罵她,但那些人都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
令玉用自己的能力在朝堂站穩了腳跟,培養起了自己的班底。
承佑帝心情復雜,究竟要冒天下大不韙讓嫡親女兒登基,還是將皇位拱手讓給侄子們?
這個問題,承佑帝自己都沒想好。
但是出于對后者的反感,承佑帝默認了令玉在朝堂上發展勢力、排除異己。
令玉的成功讓本來都佛得開始摳腳打牌的妃子們看到了希望。
七公主能封親王,沒道理她們女兒不行啊!
大家都是當今皇帝的血脈,而且皇帝沒有男嗣,那么,說不定……便有機會呢……
妃子們聞風而動,公主們有的覺得在錦繡深宮中安享富貴挺好,也有的不甘平凡,想要效仿令玉,做出一番事業。
文妃的八公主是第二個走進承佑帝視線的。
唐昭儀高興不已,跑去給八公主送點心,聲淚俱下哭訴自己這么多年對她的思念。
文妃冷笑:“唐昭儀,本宮這么多年從未禁止過你來看小八,可是你呢?口口聲聲思念小八,你來看過幾次?”
唐昭儀臉一紅,支支吾吾說自己有苦衷。
八公主冷淡道:“唐娘娘請回吧。”她知道誰才是對她好的人。
這么多年,唐昭儀為了拼個兒子,對于幾個女兒都是漠不關心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