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俠出宮后,沒有直接去刑部衙門,而是先回府,這個案子不好辦,他要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
他決定回家拿上書本,去國子監上課。
燕俠是國子監的學生,只是他一個月里也上不了幾天課,因此,他入國子監五年,還沒能升級。
大雍朝的國子監仿效前朝,設立四廳六堂。
學生進入國子監,按照成績分為三等,如果修習完《四書》便可進入初級三堂,學制一年半,之后經過考試,合格者進入修道堂和誠心堂學習,學制還是一年半,之后再次經過考試,經史皆通,文理俱優者,便可進入國子監的最高班級率性堂了,率性堂采用學分制,學生修滿學分便可畢業。
進士為甲科,監生為乙科,雖然監生畢業后也可入仕,但是朝堂素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規則,那些從各地優選出來的監生想要謀取好前程,大多會在成為監生之后參加科舉,以進士的身份入仕。
但是,對于燕俠這樣的勛貴子弟,以及在京質子而言,他們是不會多此一舉參加科舉的。
質子們會一直在國子監讀書,國子監甚至為這些質子和勛貴們專門開了一個少年班,他們多是五六歲入學,一邊玩一邊學,十五歲后免試進入國子監的初級三堂中的正義堂。
國子監對他們的要求很低,別人考核的是考試成績,他們則是出勤。
他們每出勤一天,便會在考勤本對應的名字下畫一個紅圈,一年半的正義堂、一年半的修道堂,加在一起是三年,這三年里,只要他們積滿七百個紅圈,便可免試升入率性堂。
普通監生想要從率性堂畢業需要考試,考試后還要實習,而他們依然是畫圈,只要紅圈達到一定數量,他們便從國子監畢業了。
質子們可以繼續留在國子監混日子(不用畫圈,也不用考試,就是純混),勛貴子弟們則可以去六部和大理寺等衙門謀個正兒八經的官職,而不是讓自家老爹在五城兵馬司或者旗手衛里給安排個低品武職,而本來有蔭封的前程會更好,而不會像普通監生那樣,到死也只是個四五品。
也就是說,對于勛貴子弟而言,國子監相當于鍍金。
而他們只要在國子監畫夠紅圈,就會有一份好前程在等著他們。
然而這七百個紅圈,對于燕俠而言卻難于登天。
今年是他在國子監的第六年,也只攢了二百多個紅圈,也就是說,按照這個頻率,別說畢業了,他想升入率性堂,也還要十二年!
然而,沒有人敢嘲笑他,上一個嘲笑他的人,已經被掛在了國子監門前的大樹上。
燕俠回到府里便開始找他的書本,衛國公府現在只住著他們一家五口,別看住得寬敞,可是書房卻只有兩間。
一間是國公夫人余氏的,與其說是書房,不如說是賬房,余夫人每天在這里看賬本,發號施令,偶爾還會打打馬吊,推推牌九。
而另一間,則是那父子三人的,當然,等到小十六長大一些,這間書房便是父子四人的。
燕俠很少在家,衛國公年紀越大便越不愛讀書,因此,目前使用這間書房最多的,是九歲的燕十一。
燕十一正在國子監讀書,以他的年紀,六年后便可升入正義堂,如果燕俠不能在六年內升入修道堂,便會和燕十一同班。
因此,為了能和大哥成為同班同學,燕十一每天都會做功課,因為少年班能否升入正義堂的標準便是每天布置的功課,每個月超過十天不寫功課,就會記入考評,記入考評的次數多了,便不能從少年班畢業。
其實這就是嚇唬小孩的,少年班的夫子們巴不得到了歲數就把他們全都打發走,一群熊孩子,誰想留他們啊。
燕十一信以為真,每天都會用心做功課。
這個時辰,燕十一已經去上學,書房里空無一人,燕俠找齊自己的書本,便準備去國子監畫紅圈。
剛剛走出書房,迎面便撞上了余夫人。
“哎喲,太陽打西邊出來了,世子爺這是要去上學啊。”
燕俠頭疼,怎么就碰到老娘了呢。
“是,去上學,否則就要和小十一做同窗了。”
余夫人笑靨如花:“反正你也湊不夠那七百個紅圈,索性就別管那個了,你好不容易回家來,陪娘說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