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皇帝往上數三代全都崇尚道家,《道德經》中曰“致虛極,守靜篤”,而儒家在《禮記》中也有“靜以修身”,永嘉帝封廢太子為靜王,其中深意一目了然。
不僅把廢黜美化為“修身契機”,更要求廢太子如槁木死灰,徹底退出權力場。
靜王的封號絕非恩典,而是將廢太子永遠釘死在權力邊緣。
靜王封地遠在幾千里外的望幽縣。永嘉帝下旨將望幽縣改名為靜幽縣,從此,這里便是靜王的幽禁之所。
同為藩王,靜王的待遇與八大王是天與地的差別。
八大王可以擁有五千人的親衛營,當然,這是過了明路擺在明面上的。
而靜王府的護衛不得超過五百人,且,不得干預地方軍政。
八大王只發愁養私兵的銀子夠不夠用,而靜王甚至要為王府開支擔憂,因為靜王的年俸比做太子時削減七成,僅有的三千石的年支還要養活王府幾百人。
除此以外,八大王世襲罔替,而靜王子孫承爵降等,五代之后貶為庶人。
隨著靜王的黯淡離京,朝臣們第二次請封太子紅紅火火地進行了,三皇子再次謙讓。
此時的五皇子府里,五皇子冷笑連連:“這個偽君子,下作小人,他這是哪門子謙讓,虛偽之極,無恥之極!”
汪公公閃身進來,低聲說道:“五爺,楊勝秋求娶馮五小姐的事,已經定下來了,兩家已經換過庚帖了。”
五皇子冷哼:“這個楊勝秋,爺之前還真是高看他了,為了攀龍附鳳,竟然不惜迎娶馮家庶女,呵呵。”
汪公公忙道:“老奴還打聽出一件事兒,五爺要不要當個樂子聽聽?”
五皇子橫他一眼:“你個老貨,在爺面前也拿上喬了?有話快說,有屁快放,爺煩著呢。”
汪公公一笑,湊近一步,說道:“老奴聽說,楊勝秋與慧明公主有私。”
五皇子一怔,不由自主提高了聲音:“真的假的?你聽誰說的?”
汪公公神秘一笑:“五爺可記得孟皇后?”
五皇子眼里閃過一陣迷茫,孟皇后是哪個?
不過他很快便反應過,什么孟皇后,就是先太子妃,孝康皇后。
“記得,死了十來年了,這事還和她有關系?”
汪公公解釋:“孟皇后薨逝之后,她的嫁妝便由孟家收回了,孟大人告老返鄉之前,把其中的幾間鋪子留給了慧心慧明兩位公主,想來是覺得孟皇后膝下空虛,小皇孫也不在了,把這幾間鋪子留給這兩位公主,她們感恩孟皇后,也能記著孟皇后的恩典。”
五皇子點點頭,孟家雖然并非豪富,可也家底殷實,送給兩位公主幾間鋪子也是給得起的。
“接著說。”五皇子來了興趣。
汪公公繼續:“其中有一家鋪子是做古董生意的,就開在開泰街上,生意不好也不壞,有人親眼看到楊勝秋楊狀元,和一個姑娘一前一后進了鋪子,楊狀元簪花游過街,京城里見過他的可不少,因此一眼就認出他了,至于那位姑娘倒是無人識得,可是那姑娘的穿著打扮卻有些古怪,明明是一身尋常綢緞鋪子里買不到的綾羅綢緞,可頭上卻只插了一支木簪!”
五皇子眉頭微蹙:“僅憑一支木簪也不能證明那就是慧明啊?”
汪公公微笑:“五爺莫急,聽老奴細細道來。慧明公主被送到慈恩寺那晚,曾用一支木簪抵住自己的脖子。
老奴花了些功夫,便從那日的兩位嬤嬤口中問出了那支木簪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