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熊孩子家長當中,昌平伯并非勛位最高的,但卻是最有實權的。
他掌管京衛五大營!
京衛五營,由太祖創建,分別為東西南北中五大營,每營五千人,共計二萬五千人,除了中營在京城內,其他四營駐守城外,一百多年來,大雍帝都固若金湯,京衛五營便是京城的最后一道屏障。
如今掌管京衛五營的,便是昌平伯。
昌平伯府尚過兩位公主,大雍立朝時,太祖第三女下嫁昌平伯次子;先帝(太上皇之父)時,又將一個女兒下嫁當時的昌平伯世子,他們生下的兒子,便是現任昌平伯。
這位公主的生母位份較低,又早早去世,公主長于其他嬪妃之手,自幼不受重視,又經常被養母和姐妹們刁難,養成了謹小慎微的性子,即使后來開府,仍然多思多慮,生下昌平伯不久,她便郁郁而終。
公主去世之后,老昌平伯不敢續弦,只納了一個姨娘,由姨娘掌管后宅之事。
而做為駙馬的老昌平伯本就無所事事,公主去世后,他連陪伴公主的差事也沒有了,閑來無事,跟著朋友去了幾次道觀,然后就成了那里的常客,后來索性自己出錢建了一座道觀,平時住在道觀里,連伯府也不回了。
他常年累月不回家,把后宅交給姨娘,而對兒子的教養,則全都交給了老母親。
昌平伯是公主之子,祖母嬌慣,父親隱身,姨娘又不敢管他,小小年紀就養成了飛揚跋扈的性子,待到闖了禍,鬧到殿前,太上皇這個舅舅雖然維護,但也不是長久之計,索性把年僅十四歲的昌平伯送到了軍營,且無旨不得回京
昌平伯一去便是二十年,從無法無天的小霸王,變成了戰功赫赫的將軍,直到六年前老昌平伯在道觀里羽化成仙,他才回到京城襲爵。
昌平伯離開京城二十年,老昌平伯雖在京城,但是大半輩子都在道觀里,父子倆完美錯開了王朝交替。
最重要的是,不讓他回京的是太上皇,下旨讓他回京襲爵的卻是永嘉帝。
昌平伯原以為這輩子都不能回京了,他早就做好讓長子越過他襲爵的準備了,做夢也沒想到,有生之年,他不但能回京,而且還能繼承爵位。
永嘉帝對他有知遇之恩。
而此時的昌平伯也只有三十四歲,年富力強,精力充沛,永嘉帝最喜歡的,就是如他這樣與太上皇那一朝沒有實際關系的年輕臣子。
無疑,昌平伯完全符合。
即便如此,永嘉帝還是又觀察了一年,一年后,京衛有了新的大都督,這便是昌平伯。
昌平伯有三個兒子,小兒子宋京是在京城出生的。
當年祖母病重,昌平伯便讓夫人和兩個兒子回京侍疾,夫人回到京城才發現自己有了身孕,從祖母病重到孝滿,整整兩年時間,宋京在京城出生,孝滿后兩個哥哥在京城讀書,他也和母親留在京城,直到多年后昌平伯回京,父子才第一次見面。
而那時,昌平伯發現,這個小兒子不但和自己不親,而且還和他小時候一樣頑劣。
但是從小到大,他沒有管過這個小兒子,因此,在管兒子時理不直氣不壯。
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經歷的苦難傷痛,舍不得用在兒子身上,軍營是舍不得送的,所以他對宋京做的最嚴厲的懲罰,就是打了一頓,不許他和蕭岳一起玩。
對此,昌平伯從未覺得自己做錯了,沒有誰愿意讓自家的嫡出子弟和一個外室子在一起玩的。
昌平伯萬萬沒想到,有朝一日,這個外室子令他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