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道總算要結束了,只要找到這東西的買家,自己的事兒也就算辦完了。
也不知道部長抽了什么瘋,正經差事不安排自己,不是讓自己泡茶館,就是讓自己逛古玩鋪子。
弄的自己不像個軍人,倒像個特務!
把手里的包袱放在桌上,掀開包著的布,露出一點封面來。
“先父酷愛藏書,他老人家仙逝以后,家里也沒人懂這個,索性淘弄兩本,讓出去,換點錢也好貼補家用。”
“柳爺,我能打開看看?”
耿嘉平一伸手,示意道:“請便。”
周硯秋把包袱全打開。
畿輔通志是一本地方志書,凡是地方志,一般來說都是大部頭,尤其是畿輔通志屬于京畿之地的地方志,更是卷軼浩繁。
常規來講,收藏這種地方志書的愛好者會按照“函”將其分類。
一函包括若干卷,但題材相同。
比如耿嘉平帶來的這一函,就是[職官、封建、沿革]的部分,這部分一共六冊,分成二十二卷。
當頭一本封面左上角“畿輔通志”四個大字露出來的時候,周硯秋心里就是一動。
臥槽,得來全不費工夫,前兩天段爺不還說要找這本書來著?
面上不動聲色,甚至微微有點嫌棄,翻了翻書頁,又看了看書脊,隨手撂下道:“這位柳爺,家里要是還有其他什么物件,可以拿來瞧瞧,恕在下直言,這光緒版的畿輔通志,要是全一套的,興許能值些錢,可你這只有一函........”
別看耿嘉平是個偽軍,但這人可不簡單。
首先他是測量學校畢業的,這年頭屬于妥妥的高學歷。
再者他雖然是個二鬼子,但從事的屬于技術活,還是個中校軍官,察言觀色方方面面自然不在話下。
一聽周掌柜這話,就知道他在詐自己,無非是生意人常見的手段,跟當鋪“蟲吃鼠咬光板沒毛”是一個套路。
要是在平時,少不得要發作起來,給這鋪子老板一點顏色看看。
可他現在是有任務在身的,雖說不知道上司讓自己賣這玩意兒是什么目的,但耿嘉平素來不喜歡打聽那么多事,既然上面讓賣,賣了便是。
汲古閣是琉璃廠數一數二的善本鋪子,賣給它,正合適。
所以也不生氣,恰好小伙計來上茶,不慌不忙端起蓋碗,吹了吹,嘗了一口。
然后皺著眉頭放下茶碗,這他媽也叫龍井?比我辦公室里那罐差遠了!
“算了,我家里不差這仨瓜倆棗,可掌柜的你也不要蒙事,拿我當三歲小孩子戲弄,你給個價,合適我就讓給你,不合適我就再溜達溜達。”
周硯秋一聽,呦呵,這家伙有點水平,不是那種不學無術的破落戶。
“柳爺,我想交您這個朋友,平時這幾本書,十塊八塊大洋就頂了天了,再多,我就得賠本,今天您親自來一趟,不為做買賣,就為以后還有機會跟您喝茶,這一函畿輔通志,五十塊大洋,您要是覺得合適,我現在就給您拿錢,怎么樣?”
耿嘉平耐著性子跟他討價還價一番,最后六十塊大洋成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