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林澤果然在利順德設宴為陳君彥接風洗塵。
不光他親自去了,還邀請了王竹林,這個商會會長人老成精,擅于交際,有他在,場面就冷不了。
安排的是利順德上上席,東西大菜應有盡有,中餐請的都是魯、粵兩地的名廚,西餐則是由法蘭西名廚操刀。
歐羅巴大戰以后,遠東的租界反倒是成了洋人們的避風港,不少有錢人都到滬上,到津門,乃至到冰城。
隨著這些人的涌入,一些洋廚子,洋藝人,也蜂擁而至。
人在異鄉,通訊又不便,僅能靠報紙和食物暫慰思鄉之苦。
等到年底,津門的這些洋人尤其是米利堅人,幾乎都要遭殃,鬼子在濰縣建了個集中營,到時候這些人凡是沒什么關系、背景的,都被抓了過去。
這次宴請,林澤給足了陳君彥面子,親自在餐廳門口迎接。
場面也十分氣派,大圓桌,中間是大理石的臺面,外圈是金絲楠的木料,桌上擺的是香煙、雪茄、黃酒、白酒、紅酒、洋酒、香檳,荷蘭水,各式各樣的水晶杯子被擦拭的晶瑩剔透。
眾人分賓主落座,侍者先倒香檳開胃。
王竹林喝了一口,打了一個嗝。
他不好意思道:“老夫我持碗狂飲習慣了,喝了這汽水酒,只感覺胃里邊翻騰,可一個嗝打出來,又覺得舒暢了,看來這酒還是有幾分妙處。”
眾人哈哈大笑,連陳君彥也忍不住笑容滿面,氣氛一下活躍起來。
實際上王竹林久經商場,在津門這樣的地方擔任商會會長,各國洋人打過的交道的不知道有多少,平時怎么會出這樣的洋相?
面對陌生人,有時候出點丑也不失為一種拉近距離的好辦法。
大菜上了幾樣,林澤先用調羹給陳君彥舀了幾樣,隨后舉杯道:“自古以來金陵都是虎踞龍盤之地,自維新府定鼎金陵以來,更是努力刷新,勵精圖治,短短時日,就有了許多新氣象,雖然我們南北兩隔,但僅僅是看新聞、聽廣播,就讓人心生向往,今天陳次長親至,更是令人不勝欣喜,薄酒小菜,招待不周,還請次長海涵。”
這話說的得體又給面子,連陳君彥都忍不住想,難不成林澤是真不想摻和這事兒,而非故意跟金陵方面作對?
他也舉杯道:“不速之客,貿然叨擾,已是汗顏,林司令百忙之中,撥冗款待,水陸珍品齊備,實在令人惶恐,共飲,共飲。”
所以場面話是一種能力,得會用,還得明白什么時候用。
那種同學聚會、家庭聚會、好朋友聚會,非得舉起杯子說個一二三四的,要么是已經成為習慣了,要么就是想裝逼,中毒太深。
所以有的年輕人就很反感,覺得這是酒桌文化。
實際上,走到一定層級,不管是東南西北哪個地方,你會發現社交的場面里都是這些話,這跟地域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