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王院長辦公室。
西服革履,頭發整齊,精神奕奕的王經衛正跟一個瘦削男子聊天。
“祖芬啊,工廠接收的怎么樣了?”
“院長,相當一部分紗廠,已被劃歸我工商署管理,但仍有一部分礦場、進出口商行被軍方控制,還有一些日本商人,屢屢從中作梗....”
王經衛堅定道:“收回工廠,是我跟大本營商議過,是由大本營和內閣都拍板同意的,要實現東亞共榮,就要先實現我們金陵維新府的實際治理,而要想實現我們的實際治理,財力是擺在第一位的,發薪水要用錢,養軍隊要用錢,搞建設還是要用錢,所以這些工廠,必須要收回來,祖芬,你這個工商署長,壓力很大,責任很大啊!”
梅祖芬立正,“是!我定不負院長重托,努力開拓財源!”
說起這個收回工廠,從現在一直到后面幾年,一直都是金陵方面大力宣傳的“成績”之一。
而且這事兒本來就很有迷惑性。
在很多商人和老百姓看來,原本這些工廠被鬼子軍隊強占了,而王經衛所代表的金陵維新府通過交涉把這些工廠收回來,這不充分說明白了金陵維新府所做的努力,充分說明了鬼子對金陵維新府的尊重嗎?
甚至到了明年,金陵維新府還會組成代表團去東京,參加所謂的東京會談,制定“經濟提攜”方略,將收回工廠的事情進一步明確下來。
實際上,這都是鬼子加大掠奪、控制傀儡的障眼法。
收回工廠是有代價的,這個代價就是金陵維新府要跟鬼子簽一個關系條約,而這個關系條約包含了大量的開發華夏資源的內容。
換句話說,鬼子先把原本就屬于華夏的工廠搶走,而還回來的前提是用大量的資源進行置換,這樣一來,在法理上,鬼子將在華夏的資源掠奪從非法的軍事掠奪,變成了合法的“經濟合作”。
而把這些工廠收回來,就真的獲得好處了嗎?
除了金陵維新府增加了收入,老百姓是一點好處也沒得到,重點就在鬼子提出來的“物資統制權”的概念上。
所謂物資統制權,就是不管工廠在誰手里,原料的進口,設備的采購,產品的銷售,都要接受物資統制委的管理,換句話說,就是工廠的確是你的,但怎么進貨,怎么生產,生產出來的東西賣給誰,都要聽我的。
這叫什么收回?
最為關鍵的是,鬼子通過這種方法,完全將金陵維新府擺在了一個代表華夏進行對外交涉的位置,這對山城方面是個很嚴重的打擊,而王經衛也不斷借此來宣傳自身的路線之正確性,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他的漢奸大業當中來。
這還是相當有迷惑性的,跨過這段歷史回頭去看,當然能看穿他的伎倆,但是身處其中,不少精英都被忽悠瘸了。
“祖芬,你上次提出建立商統會,統一管理物價,增加生產,這個提法很好,只是現在對商統會到底歸誰管還有爭議,放在你們工商署當然可以,放在財務署好像也不是不行,壽民甚至建議,商統會直接獨立出來,受我直接領導。”
這個壽民指的是唐壽民,這人是經濟專家,創辦過散裝省銀行,后來官至交銀董事長,還一度出任過商統會理事長。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王經衛也是很會搞權術的,陳君彥、梅祖芬、唐壽民這三個人互相不對付,互相看不起,彼此制衡的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