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辰剛剛其實已經看出來了,這個老黃是有話想要跟他說,不過看他在忙,也就忍住了,自己剛剛更新完兩章,剩下的時間幾乎都是空閑的。
如果是以前,老黃沒來的時候,朱辰就一個人看看書,喝喝茶,或者發發呆。
現在老黃來了,朱辰多了一個說話的人,他喜歡和老黃像昨天那樣去探討一本書,或者一段歷史。
“你喜歡看地圖?”
“嗯。”
朱元璋抬頭見朱辰坐到了自己的對面,眼中露出欣喜的神色,當即放下了地圖。
相比于地圖,他有更重要的問題。
“昨天你說,即使明朝解決了藩王之患,頂多也只能延續國運幾十年?為什么?”
“后來回去《明史》你看了嗎?”朱辰反問。
朱元璋點頭。
“那你覺得明朝中后期的問題僅僅是藩王之患嗎?”朱辰又問。
朱元璋搖頭。
他知道,當然不是。
但是他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他昨天已經將《明史》中的帝王本紀看完了,基本了解了大明的由興盛至衰亡的整個歷程。
就像前面說的,看完的他,有種深深的無力感。
他不知道為什么,為什么大明就亡了?
就感覺,大明似乎是一點一點的,慢慢的滑落向了亡國的這個深淵。
你說土木堡之變嗎?
可是之后又有了弘治中興。
甚至在倒數第三位皇帝萬歷皇帝的時候,還出現了萬歷中興。
可是兩代之后就直接滅亡了。
朱辰道:“大明的滅亡當然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但是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其實是天災。”
“天災?”
朱元璋聞言一怔。
他看《明史》的時候也注意到了,但是那個朝代都會有這種情況發生,所以他也就沒有太在意。
朱辰點頭道:“崇禎元年,華北地區就開始出現干旱的跡象。隨后的幾年里,干旱范圍逐漸擴大,波及山西、陜西、河南等地。崇禎四年,旱情進一步加劇,山東、河北等地也遭受了嚴重的旱災。據《明史》記載,‘是歲大旱,自春徂夏不雨,禾苗槁死’。這場干旱不僅造成了糧食歉收,還導致了大規模的饑荒。”
“而這,僅僅是開始。”
“崇禎十年前,大旱主要出現在華北和西北地區,從崇禎十年開始,向南擴大到皖、蘇等省。”
“崇禎十二年出現數省特旱,核心旱區如山陜甘冀出現人相食的極旱情況。山西汾水斷流,臨汾夏季甚至“風霾不息”,即持續性沙塵暴。海河流域各河斷流,晉、冀、魯、豫大多州縣伴隨旱災出現蝗災、疫災,甘肅省死人達八成以上。”
“旱災遍及二十個省,北方多數地區持續旱災四到八年,有的甚至長達十年,重旱區在黃河、海河,涉及長江流域中下游十五個省,干旱重災區連成一片。”
“干旱初期,黃河流域僅少數地區有莊稼受害和人畜饑饉的現象。后來旱區向南擴展到蘇、皖等省,個別地區有人相食的現象。”
“大旱最嚴重時,山西汾水、漳河均枯竭,河北九河俱干,白洋淀涸,這種淀竭、河涸現象遍及各地,人吃人現象嚴重發生了。”
“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獸皮蟲蠅皆食盡,人多饑死,餓殍載道,地大荒’。甘肅大片旱區人相食。陜西‘絕糶米市,木皮石面食盡,父子夫婦相剖啖,十亡八九’。”
“旱災期間,瘟疫流行,蝗蟲災害猖獗,十室九空,慘不忍睹。”
“這場天災,其持續時間之長、受旱范圍之大,受災人口之多,為世界近五百年所僅見。”
朱辰的話音落下,朱元璋已然目瞪口呆。
他是親身經歷過旱災的,元朝末年,也是天下大旱,也是在那場旱災中,他的多位至親被活生生餓死。
但是,按照朱辰所說,他所經歷元末的那場旱災比之崇禎末年的旱災,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崇禎時期的旱災竟然整整持續了十幾年,波及十幾個省。
汾水、漳河斷流,河北九河俱干,白洋淀涸,光是聽這些字眼,朱元璋甚至無法想象,當時的百姓們究竟慘到什么程度。
如果當年他遇到這種程度的旱災,恐怕也得跟著餓死吧。
可是……
為什么偏偏是大明?
他大明究竟做錯了什么,要遭受五百年僅見的天災?
想到這里,朱元璋的表情痛苦。
好一會。
朱元璋才咬牙道:“難道……這是上天對大明降下的懲罰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