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整個人徹底懵了。
瞬發。
精準。
射程遠。
威力大。
而且裝填速度更快。
這是全面加強版火銃啊,不,應該說和火銃已經不是一個層面的武器了。
火銃曾在朱元璋征戰天下,建立大明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徐達仍舊記得那場戰斗。
那是元至正二十三年七月,朱元璋率舟師二十萬至鄱陽湖,同陳友諒號稱六十萬的主力進行決戰。
戰前,朱元璋察看了陳友諒以巨舟相連的水陣,認為其不利進退,遂將本部水軍戰船分成二十隊,把船上裝備的“火器弓弩,以次鱗列”,“近寇舟,先發火器,次弓駑,近其舟則短兵擊之。”
作戰開始后,朱元璋的軍隊即按部署攻擊陳軍水陣,將艦船上裝備的火炮、火銃等火器,一起發射,焚毀陳友諒戰船二十余艘,并射死射傷陳軍無數。
那是火銃的一次完美應用。
如果當時朱元璋的軍隊裝備有他現在手上的那把東西,陳友諒的軍隊豈不成了土雞瓦狗?
“厲害嗎?”朱元璋眼中含笑的看向目瞪口呆的徐達。
“厲害!”徐達怔怔的點頭。
朱元璋吹了吹還在冒著熱氣的槍管,道:“這東西叫燧發槍,你覺得如果咱大明的軍隊能夠裝備上燧發槍,如何?”
“無敵!”
徐達直截了當。
他常年征戰沙場,當然知道這樣的武器裝備究竟有多厲害。
大明在立國后,相當重視的制造,火銃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現在明軍裝備的火銃,同元朝火銃相比,口徑減小,身管加長,工藝較精細,銃身多刻有制造地、制造部門、工匠姓名、監造官職、重量和制造年月。
所以,火銃在戰場上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火銃和燧發槍相比,就像剛剛說的,簡直就不是一個層級上的武器。
想想一隊裝備燧發槍的槍手一字排開,冷兵器如何近身?就算是騎兵也不行,簡直就是活靶子。
“嗯,不錯,無敵。”
朱元璋點頭,不過隨后卻是嘆了一口氣:“可是想要批量造出來,不容易啊。”
“為什么?”
徐達皺眉不解,既然能夠造出一把,為何不可以造出十把,百把,乃至萬把?
朱元璋將槍展示到徐達的面前:“你看,這些核心的部件,全都是精鋼打造,咱手中的這把,打造了幾個月之久。”
原來如此。
徐達了然,精鋼價格昂貴,打造工期長,造一兩把做樣品還可以,至于大量制造?基本承受不起。
所以這樣的槍不適合大面積裝備,只適合裝備少量精銳,或者是給貴族當玩物。
想到這里,徐達也是嘆道:“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朱元璋卻是搖了搖頭,道“知道咱為什么今日把你單獨叫到這兒來嗎?咱主要目的不是讓你看槍,而是鍛鋼。”
“鍛鋼?”徐達一怔。
朱元璋從懷中拿出一本書遞給徐達:“這邊是鍛鋼之法。”
徐達接過,只見封面上寫著:平爐煉鋼法的概述
朱元璋道:“如果咱們真的按照上面的方法把鋼批量鍛煉出來,那么咱們大明就可以有無數把這樣的槍,甚至是重炮,咱們大明就無敵了。”
徐達愕然……
……
第二日早朝。
徐達再一次愕然。
因為一上早朝,朱元璋便當著百官宣布,鳳陽的賑災糧款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