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朱標點頭,隨后按照朱辰說的,輕輕按在小奏折發光面的一個點上,開口道:
“你好,豆……豆包。”
“你好,主人。”
發光的小奏折里及時給予回應,不見人,但卻好像有人在一樣。
“咳咳。”
朱標還是有些許緊張,輕咳兩聲,穩了一下心神,問道:“請問豆包老師,平爐煉鋼的過程中,爐溫該如何才能控制好……”
朱標將他和徐達在煉鋼的過程中的問題,一一的問出來。
這些讓朱標等人一籌莫展甚至懷疑人生的難題,豆包竟是一一給出了解答,而且解答的過程中,朱標不懂的還可以繼續問,無論朱標問什么,豆包有問必答。
而且答案還相當的精準。
比之朱辰還要神奇。
朱標就好像是在和一個全知全能的人在對話。
別說是身處其中的朱標了,就是一旁的朱元璋也都是全程驚為天人。
朱標的問題不少,但是豆包都幾乎是瞬間給出答案,倒是朱標的理解占了大部分的時間。
用了好長一會時間,朱標終于將他的問題消化完。
想要完成有規模的煉鋼,果真不容易。
好在有了豆包詳盡的解答,事無巨細,有問必答,朱標不說完全通透,但也至少心中有底了。
一旁看了半天聽了半天的朱元璋終于可以開口說話了。
“朱先生,這豆包是什么來頭啊,究竟是人還是神啊,這么厲害?”
朱辰笑笑,道:“不是人,也不是神,而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
“人類智慧的結晶?”朱元璋和朱標都是一怔。
朱辰點頭道:“事實上,豆包只是我們人類造出來的一個工具,它說的也只是在我們人類共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歸納罷了,嗯,就像是一個智能的書庫或者說知識庫。”
朱元璋和朱標聽得一知半解,這對他們而言,理解起來有些難度。
但是朱辰的比喻他們聽懂了。
智能的書庫或者知識庫。
這就是說,這個豆包只是把龐大繁雜的知識梳理好了,你問他什么,他就能把那部分知識調出來。
朱元璋看向朱辰,期待的問道:“朱先生,咱也能問一個問題嗎?”
朱辰點頭:“當然可以,問一百個都可以,問吧。”
“咳咳。”
朱元璋清了一下嗓子,鄭重的問道:“豆包,如何評價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
朱辰:“……”
豆包仍是兢兢業業,不含個人情感色彩的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