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在朝堂上提出銀行和寶鈔的事情,朱元璋確實不是要和群臣討論這件事,而是要有人去做這件事。
自從有了書店作為大明軍機處這個概念,朱元璋感覺就像是撥云見日,整個人一下子就明朗了。
以前要推行一件事情,他還要跟大臣們拉扯許久,畢竟集思廣益,你也不能忽略了他們的建議意見。
但是現在,大明核心的軍政問題,朱元璋更愿意去朱辰的書店那里商討。
在那里,他可以得到朱辰具有開拓性意義的意見,而回到大明這邊呢,他又可以通過朱辰的書店,,也就是他認為的大明軍機處,完全控制了全國的軍政大權,實現了“乾綱獨攬”的絕對君權。
簡直是完美。
不過現在他覺得,美中不足的是,軍機處的人手還不夠。
現在整個軍機處除了朱辰以外,就還有他,馬皇后,朱標,劉基四個人,馬皇后雖是一國之后,但后宮不干政,在朱元璋眼里,她其實就是去湊熱鬧的,在書店里也許還能說得上什么,但是回到大明,她幫不了自己什么,而劉基去了松江特區,現在一心都撲在松江特區上面,也幫不了自己什么。
幾個人中能夠幫到自己的,也就朱標一個人。
所以,他想要擴大軍機處的成員。
朱元璋心目中的下一個最優人選,自然便是魏國公徐達。
徐達其實并不是他的發小,而只是他的同鄉,不過當初朱元璋還跟著郭子興的時候,奉郭子興命回鄉募兵,年僅二十二歲的徐達欣然應召,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可以說,徐達是從一開始就跟著他的。
而且徐達這人不僅有才干,能征善戰,朱元璋更欣賞他的一點是,徐達為人謹慎,從不居功倨傲,說話做事沒有半點僭越之處。
從徐達教導出來的兩個女兒就知道,徐達是一個多么聰明的人。
朱元璋也選擇了和徐達成為親家。
而且史書上也證明了,徐達終其一生都對他朱元璋忠心耿耿。
只不過野史上說,徐達因患背疽無法吃鵝,朱元璋卻仍賜給他蒸鵝,徐達流淚吃完后便死去。
朱元璋當時在朱辰書店看到的時候,差點兒被氣死了。
這怎么可能?
野史也把他想得太蠢了。
徐達那個時候已經命不久矣,自己還要用這樣的手段弄死他,平白無故為自己的生平抹上污點?
要知道像他這樣的開國之君,其實是很在意后世之人的看法的。
退一萬步講,就算后面他想要徐達死,他也不至于用這等惡心人的下三濫手段吧?
不過想想自己的畫像后世都傳成那樣,朱元璋也就沒那么氣了。
說回軍機處,徐達自然是最好的人選,但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因為現在的徐達還在薊州造武器。
并不是出口占城國的那些冷兵器,而是遂火槍和大炮。
徐達和太子在薊州費盡千辛萬苦搞出來平爐煉鋼后,太子回歸京師,而徐達繼續留在那里,執行朱元璋下達的秘密任務。
而這個秘密任務自然便是,為大明打造出一批槍炮來。
然而……
薊州那邊沒有傳回來好消息,朱標這邊倒是先傳來了好消息。
蒸汽機做出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