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變引起質變?
朱元璋幾人都是一怔,因為他們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個概念。
“量變是指事物一種循序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日常見到的平衡、靜止、穩定、統一等,都是事物處于量變階段所呈現的狀態,量變,是由事物內部矛盾斗爭引起的。”
“而質變是指事物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轉變,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事物的運動變化,總是先從量變開始,量的增加或減少,在一定界限內,不致引起事物質的變化。但是,量的變化一旦超出一定限度,就會出現飛躍,使舊質消失,新質產生。而在新質基礎上,又產生新的量變過程,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這些概念性的東西,讓朱元璋聽得直皺眉。
朱辰笑笑,道:“其實也沒有那么復雜,在華夏許多,也包含了這個道理,‘聚沙成塔’、‘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等等,量變引起質變,只不過是換了一種說法。”
這么一說,朱元璋一下子就聽明白了。
原來是這個意思。
說實話,他來朱辰的書店也有一種量變到質變的感覺,從一開始來到書店時候甚至連很多書看都看不懂,到從和朱辰溝通開始,漸漸的,他知道了什么是封建王朝,封建王朝的弊端在哪里,歷史是一個怎么樣的往前發展趨勢,到現在,對于很多未來的思想,他都能夠理解并接受。
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一點點的變化,而到最后卻發生了宛若天淵之別的思想變化,這應該也是一種量變到質變吧。
朱辰并不知道朱元璋在想這些,繼續道:“所以說,松江特區的發展急不得,必須要經歷一個由量變再到質變的過程。”
朱元璋幾人都是深以為然的點頭。
“而且松江特區有一個優勢,那就是那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這種改革模式具有權威性,減少阻力,政策連貫等特點,在統一協調、高效執行和資源集中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適合需要快速推進的重大改革。”
這話朱元璋他們倒是聽得懂。
說的是大明松江特區現在的這一場變革是從最上層開始的,也就是從他朱元璋這里開始,再下面去執行,這樣就可以憑借最上層的權利,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確保變革的關鍵措施得以實行。
否則,松江特區恐怕猴年馬月都建不起來,更不要說進一步變革了。
由上至下的改革,歷史上并不乏這樣的例子。
華夏秦國的商鞅變法,倭國的明治維新,法國大革命后的拿破侖改革,丑國的羅斯福新政,蘇聯戈爾巴喬夫改革,華夏的改革開放等等。
這些改革都取得了相當巨大的成就。
而現如今的松江特區,也正在走在這條路上。
而且松江特區現在有朱辰的存在,就相當于有一個領路人在指路,而且是一個能夠溝通能夠解決問題的領路人,就像這一次,松江特區出現了問題,劉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朱辰。
朱元璋也一樣。
這里對他而言,就是大明的軍機處,松江特區這一次的事情也更加印證了他得這個想法。
朱辰已然成了大明這場變革的“幕后主使”。
而現在,這個“幕后主使”在看了一眼朱元璋四人后,問道:“還有什么問題要問的嗎?”
松江特區的問題解決了,而松江特區的外部矛盾朱辰也給出了一個方向。
朱元璋幾人一時間倒是真的想不到別的問題。
不想,這個時候卻是馬皇后出聲了。
“朱先生,我有一個問題,不知道當問不當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