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每一次來都是帶著問題而來,朱辰對此也不奇怪。
不過這一次看他好像火急火燎的逃離馬皇后的身旁,如獲大赦一般,朱辰有些搞不懂,不過他也沒有多問。
“坐下說。”
朱辰讓朱元璋坐下,而其他三人也都是紛紛跟了過來。
對于他們而言,書什么時候都可以看,但是和朱辰溝通的機會就這么點,他們不可能錯過。
“咳咳。”
朱元璋清了一下嗓子,平復了一下自己剛剛紊亂的心緒,道:“朱先生,咱是想問,隨著松江特區的發展,大明現在的稅收政策是不是不再適應了?”
事實上,這個問題是胡惟庸提醒了他。
胡惟庸說,松江特區隨著商業的發展,朝廷將難以控制那些商人,這話朱元璋并沒有完全當耳旁風,他也在想著怎么去控制。
而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稅收。
大明現在對于商業的稅收很低,無論是稅率還是在整個大明稅收所占的比例都是很低的。
大明的稅收很明顯已經不適應松江特區了。
可是要怎么改,朱元璋當然是想要請教一下朱辰,要知道稅收可真的是國家的基本國策,他當然要在他的軍機處討論了。
“稅收是一個國家公共財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來源,同時還在經濟調節、社會公平、資源配置、國家主權、社會保障、公共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所以,稅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朱辰講了稅收的概念與作用,里面有不少他們聽不懂的詞匯,但大概的意思他們是聽懂了,那就是稅收很重要。
“我們先來說說,大明現在的稅收。”
“大明現在的稅收種類繁多,包括田賦、徭役、雜稅等。而這些稅種各自獨立,征收標準和流程不一,導致整個稅收制度頗為復雜。”
“而這其中,以田賦為主,而田賦則是按田地的多少征稅。”
“征稅則以實物,如糧食、布匹都能夠為主。百姓除了需要繳納糧食或布匹外,還要親自服徭役,如修路、筑城、運輸等,我說得對嗎?”
朱元璋幾人點頭。
對于大明的稅收制度他們當然很清楚。
朱辰道:“這一套稅收制度沿用了數百年,雖說存在即合理,但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聽朱辰這么一說,幾人都是豎起了耳朵。
朱辰繼續道:“首先,稅種繁多,征收復雜,百姓們需要面對多種稅收,繳納過程繁瑣,增加了負擔和不滿。”
“其次,田賦主要是按土地來征稅,而隨著土地兼并的發展,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數地主和官僚手中。他們通過隱瞞土地或與官員勾結逃避稅收,或者將稅收轉嫁到農民的身上,不僅導致稅源減少,還進一步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其三,大明的稅收制度與人口變化脫節。隨著人口增長,稅負并未相應調整,導致人均稅負加重。”
“其四,由于稅收制度混亂、稅源減少以及官員腐敗,大明的財政收入逐年下降,而支出卻不斷增加,導致財政赤字嚴重。”
“所以,這個稅收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加重了農民的負擔,而且還會導致了社會矛盾加劇和國家財政危機。”
聽了朱辰的分析,朱元璋有些傻眼了,問題這么多啊?
“那怎么辦?”
朱辰回道:“在大明的中后期,有一位很有名的官員推行了一個辦法,試圖去解決這些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