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的問題,是你已經有了動機的最好證明,所以,你的問題,其實就是你的答案。
朱辰的回答讓朱元璋幾人都是一怔。
這個回答聽著有些繞,甚至有些玄乎,但仔細一想,好像還真就是那么一回事。
就好比,你問可以做某件事情嗎?其實你在問的時候就已經很想去做了。
朱元璋幾人都是露出恍然的神色。
朱先生的講解不僅循循善誘而且還巧妙有趣。
而一旁的徐達卻沒有多余的心思去想這些,因為他的心里早已經被驚濤駭浪所充斥。
帝師?
眼前的年輕人果真是帝師!
殖民他雖然暫時還沒有徹底搞懂是什么,但是他知道,皇上這是在向這個叫朱辰的年輕人請教,而且看得出來,皇上對朱辰很信任。
看來大明的變化,都跟這個朱辰有關。
徐達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許多東西,大明這幾年來的變化,可以說比歷史上幾百年的變化都還要大,從思想到政策到制度再到各種各樣的物品物件,許多東西都超出了他的認知,而這些東西顯然不是來自于皇上,而是來自于皇上背后的這個年輕人。
而他的這些東西,無論聽起來多離譜,比如之前的松江特區,平爐煉鋼,還是前不久的銀行等等,皇上不僅信了,還真的去推行了,并且已經實實在在的改變了大明。
如此之人,不是帝師又是什么?
自古以來,帝師一般出現在托孤或者幼帝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皇帝弱小,必須要有個德高望重的重臣扶持。
但從未聽聞,開國皇帝也有帝師的。
但是現在,不僅有,而且還是一個比皇帝還要年輕許多的年輕人。
朱辰究竟是什么來頭?
皇上是如何找到他的?他這般年紀又是從何而得讓皇上都為之折服的才學?
徐達暗中看向朱辰的目光都不自覺的變了。
朱辰當然不知道徐達的心理活動這么豐富,繼續就著前面的話題說下去。
“殖民的動機是有了,那么這個動機究竟是什么?具體的說,其實是經濟動機與資源需求。”
“松江特區已經開始往資本社會發展,而資本社會的發展最根本的就是資本,特別是在發展的初期,需要大量的資金、勞動力和市場。”
“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是資金,松江特區發展初期,朝廷投入了不少資金,而且當時還搞了一個股份制去融合民間的資金,這才勉強鋪開局面,而現在,松江特區若是想要進一步發展,這些資金其實還遠遠不夠,比如現在制造的每一臺蒸汽紡織機都價值不菲,而松江特區還需要大量的這樣的機器,這意味著紡織業的機械化改造還需要大量資金,還有如果你想要鋪設鐵軌,造一輛火車,那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出海等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其次是勞動力,還記得我以前說的嗎?資本的利潤來自于哪里?來自于對于勞動力的壓榨與剝削,所以,對于資本而言,當然是勞動力越多越好,而且相較于壓榨本國的勞動力,是不是壓榨他國的勞動力更優?”
“最后是市場,機器大規模生產導致商品激增,本地市場迅速飽和,必須尋找新買家,否則松江特區有可能很快就會出現生產過剩,商品積壓等問題,而殖民地既是原料產地,又是商品銷售市場。”
朱元璋深以為然的點頭。
別的不說,就說朱辰提到的火車,他在山西視察的時候就提出過這個概念,震驚了當場的所有人,但其實他心里是沒有底的。
因為鋪設那么長的鐵軌和造那么大的火車,需要多少資金才行?
即使作為大明的皇帝,想到這個龐大的資金,心里都有些沒有底氣,所以他很能理解朱辰所說的這一大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