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蘇丹國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南下,掛帥的是德里蘇丹國的大將穆伊茲–烏德–丁·穆罕默德。
這支軍隊由七萬名步兵和三萬名騎兵組成。
裝備都還算精良,特別是騎兵部隊,他們手持手持長劍和長矛,而且都是技術嫻熟且經驗豐富的騎手。
這支部隊可以說是德里蘇丹國的中堅力量。
而朱棣這邊,軍隊規模僅僅是一萬人,其中五百人是從大明將士,剩下的都是來自當地的雇傭兵。
他的核心自然是以五百名大明的將士為主,其中他們每一個人都配備了燧發槍,另外還有十二門改良過的火炮。
一個南下,一個北上,雙方在孟加拉一個叫做加爾各答的地方遭遇了。
遭遇的地點是空曠的野外,雙方隔著一條深溝,向東擴展了近兩百米,然后再向東北方向轉彎,距離約有兩公里半。
雙方便在這深溝的兩側安營扎寨,隔溝相望。
兩軍之間的軍力差距為一萬對十萬,可以說差距非常的顯著。
不過朱棣他們一點也不慌,朱棣帶著姚廣孝和藍玉分析了一遍地形之后,決定在深溝的拐彎處裝備大炮工事。
按照他們的判斷,敵眾我寡,對方必然想著倚靠這條深溝包抄他們,從而形成合圍之勢,來一個甕中捉鱉。
但他們哪里知道,這哪里是鱉,這是鯊魚啊!
凌晨時分,德里蘇丹國的十萬大軍果然動了。
他們的步兵隊伍排列有序,分成了好幾個方陣,而三萬騎兵則是由穆罕默德等將領領導著,他們被部署成一個新月的形狀,形成了對朱棣軍隊的包圍態勢。
朱棣這邊,自然也是時刻盯梢對方部隊的動向。
見對方和自己料想的那樣,占據了和自己側翼對峙的位置,并有抄攻自己后路的趨勢,便決定針鋒相對。
他指揮部隊出動,一字排開,前方是印度雇傭軍頂著,后方是大明的將士以及架設好的火炮。
太陽剛剛升起,戰斗正式打響。
德里蘇丹國的十萬大軍密密麻麻,如同天邊的烏云一般籠罩而來。
放眼望去,黑壓壓的軍隊鋪滿了整個平原,旌旗如林,刀光似雪。最前排的是騎兵,戰馬噴著白氣,馬蹄不安地刨著地面,后面是密密麻麻的步兵方陣,長矛如林。
“殺!”
伴隨著默罕默德的一聲令下,十萬大軍頓時爆發出一陣怒吼,如同狂風驟起,戰鼓雷鳴,號角連天,整個平原似乎都在震動。
“殺啊!”
“殺啊!”
“殺啊!”
喊殺聲震天,十萬大軍的氣勢,著實駭人。
反觀朱棣這邊,頂在前面的印度雇傭軍都已經快要尿了,以一萬頂十萬,別說是對砍了,對方沖過來,踩都要被踩死了。
真是不知道一直所向披靡的大明人怎么想的,是不是之前捏軟柿子捏多了?現在可是踢到鐵板了呀!
印度雇傭軍心中叫苦不迭,但是他們已經沒有了退路,因為他們已經被包圍了,而身后是深溝。
眼看著十萬大軍越來越近,絕望開始在印度雇傭軍中蔓延。
就在這個時候,朱棣突然一聲令下。
然而這一聲號令,并不是讓這些印度雇傭兵往前沖鋒,也不是讓他們戒備,更不是讓他們撤退,而是一聲他們聽不懂的:“開炮!”
隨著號令落地,緊接著便是震耳的炮鳴聲。
“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