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墻挨著墻,不如打通地下,建個共用地窖?”這個提議一出來,眾人面面相覷,一時間都沉默了。
過了好一會兒,終于有人打破了沉默,說道:“這能行嗎?萬一被發現了可怎么辦?”另一個人也附和道:“是啊,而且這樣做也太冒險了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心中都充滿了疑慮和擔憂。
然而,那對老夫妻和隔壁的年輕夫婦卻對視一眼,然后點了點頭,表示同意這個提議。他們似乎對這個計劃有著更多的信心和決心。
于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這幾戶人家開始了他們的秘密行動。他們小心翼翼地在地下挖掘通道,生怕發出一點聲響。通道挖好后,他們又用木板和鋼筋進行加固,確保它的穩固和安全。
這個過程就像是在編織一張隱秘的生存之網,每一個細節都需要精心設計和處理。而這張網,不僅是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危機,更是他們在這個艱難時刻相互扶持、共同求生的象征。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選擇了這種方式。更多的人選擇閉門自守,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來。在黑暗中,信任變得如此奢侈,人們對彼此的猜疑和恐懼與日俱增。
有人聽見隔壁傳來挖土的聲音,心中反而更加緊張,連忙加固自家的門窗,生怕被別人搶占了位置;還有人擔心自己的計劃被別人發現,于是連夜動工,甚至通宵不睡,只為了盡快完成自己的“防御工事”。
猜忌就像一根無形的藤蔓,在人們的心中悄然蔓延。它纏繞著每一個人的心靈,讓人們彼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而基地中心,施工幾乎沒有停過。原有的避難所正在向地下更深處延伸,工人們輪班作業。林翔親自督工,不時抬頭望天——云層厚重,壓得人喘不過氣。他也知道,時間還有多少。
李淡的地窖終于在第七天傍晚完工。四壁用木板加固,頂部覆蓋防水油布,再覆上厚土,入口處設了可拆卸的木蓋,方便進出。
幾個鄰居也已經將自己負責的部分處理得差不多了,大家紛紛圍攏過來,仔細端詳著這個剛剛挖掘完成的地窖。
地窖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卻顯得十分緊湊和堅固。墻壁和地面都被精心修整過,沒有明顯的瑕疵。
王喜蹲在洞口,仔細地檢查了一番,然后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雖小,但能活人。”
李淡站在一旁,默默地看著這個深埋于地下的“新家”,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復雜情緒。
他知道,這個地窖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避難所,更是他們在末世中為自己爭來的一線生機。
泥土的氣息撲面而來,帶著一種沉甸甸的感覺,仿佛承載著無數的壓力和希望。
夜再次降臨,基地的燈火變得稀疏了許多,與白天的熱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然而,在地底下,卻傳來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密集的動靜。那是人們在這個狹小空間里忙碌的聲音,是對未來的不安與期待交織的聲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