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帕梅拉的提醒下,三人的注意力又重新被拉回到了皇帝正在進行的演講上。這時,皇帝的演講達到高潮:“……今晚,我將命令帝國海軍護送你們度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勇士們,舉起你們手中的利劍,去把賽爾柱人的腦袋一個個的砍下來,直至收復圣地,建立永久的不朽功勛!圣父圣子圣靈與我們同在!阿利路亞!”
當皇帝阿歷克斯的慷慨激昂演講終于落下帷幕時,君士坦丁堡奧古斯都廣場的氣氛達到了沸點。沃爾特身著銀光閃閃的騎士盛裝,成為了人群的焦點。他的盔甲在陽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象征著無畏的勇氣和無尚的榮耀。在這一刻,沃爾特挺身而出,用充滿激情的聲音打破了周圍的靜默,高聲宣誓:“尊貴的羅馬皇帝陛下,尊敬的君士坦丁堡大牧首閣下,我代表東征的十字軍戰士們,在主的名義下莊嚴發誓。我們此行受主的啟示,奉羅馬教廷教宗之命,為主而戰,為十字教世界全體人民而戰。我們絕不懷有私心和貪婪之念,東征所得的每一寸土地都將毫無保留地歸還羅馬帝國。若有違背此誓,將墮入地獄深淵!圣父圣子圣靈與我們同在!阿利路亞!”
他的聲音似雷霆般回蕩在廣場上,激起了周圍戰士們的熱情。隨著他的號召,其他平民十字軍戰士們也應和著發出了狂熱的呼喊:“阿利路亞!”這聲呼喊像是海潮般一波接一波地在廣場上回蕩,每個戰士的臉上都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堅定的信念。這場景不僅是對皇帝演講的熱烈響應,更是他們面對未來挑戰的勇敢宣言和堅定承諾。
瑪爾塔和帕梅拉雖心存逃離之念,但不得不跟隨著低聲重復:“阿...阿利路亞...阿利路亞!”
在這片歡呼聲中,皇帝緩緩步入宮殿,宮門隨之沉重地關閉。他轉向隱士彼得,語氣深沉:“彼得神父,看來你對這支十字軍似乎越來越無法掌控了。你認為這樣的軍隊真的能戰勝塞爾柱人嗎?”
彼得冷靜地回答:“陛下,確實如此,他們的信仰狂熱遠超預期,的確難以控制。”
皇帝沉吟道:“那你何必隨他們渡海?我看你留在這里更好。”
彼得似有話說,卻最終選擇了沉默。
皇帝決絕地說:“去與不去,由你自己決定。你先退下吧。”隨著皇帝的背影漸行漸遠,彼得被侍從攔下,只得無奈地目送皇帝離去。
皇帝進入辦公室,臉上露出深思的神情。“這支隊伍在匈牙利的澤蒙和帝國境內的尼什曾犯下暴行,我未曾忘記。為避免他們在君士坦丁堡引起更大混亂,必須盡快將這些烏合之眾全部送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無論他們將去何處,重要的是讓他們遠離帝國中心。”皇帝的聲音堅決而冷靜,“卡塔卡隆將軍,今晚的渡海行動由你負責。確保他們全部渡過海峽,絕不允許任何人留在君士坦丁堡。”
“是!陛下。”君士坦丁·悠弗比納斯·卡塔卡隆將軍回應著,嚴肅地向皇帝敬禮。
隨著夜幕的降臨,金角灣的渡口變成了一幅繁忙而又混亂的畫面。碼頭上停泊著各式各樣的船只,從小巧的舢板到宏偉的帆船,它們在寧靜的水面上靜靜地搖曳,仿佛在等待著一次重要的航行。東羅馬帝國的海軍艦船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波光中巡邏,他們的船燈在夜幕中閃爍,宛如點點星光漂浮在海面上。
在這忙碌的渡口上,羅馬帝國的將軍君士坦丁·悠弗比納斯·卡塔卡隆站立于岸邊,眼中流露出復雜的情緒。他的身影在搖曳的燈光和皎潔的月光下顯得格外孤獨和無助,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對即將發生的渡海行動的深切憂慮和無力感。然而,平民十字軍的精神領袖隱士彼得卻遲遲未在這場忙碌中露面。
斯特凡諾的隊伍被安排在11點左右登上碼頭的渡船。瑪爾塔和帕梅拉已經做好了離開的準備。她們穿著簡單的衣裙,將長發束起,以減少引人注目。斯特凡諾向她們投去一瞥,無聲地示意她們開始實施逃跑計劃。
隨著人群陸續登船,碼頭上的氣氛變得愈發嘈雜和混亂。夜色中的燈光搖曳不定,投射出搖晃的影子。瑪爾塔和帕梅拉利用這種混亂和昏暗的光線作為掩護,故意減慢步伐。在隊伍最密集的時刻,她們悄然溜進了碼頭旁的一座破舊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