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漓立刻拆開了李常應給他的書信,書信是漢語寫的:
“吾侄漓鑒:
許久未見,甚是想念。今以此書托汝,所陳非家事敘舊,乃時局所迫,不得不言。
耶城局勢危急,綠衫賊寇猛攻不止,吾等久守于外,糧草短缺,士氣漸疲。雖竭力抵抗,然敵勢洶洶,吾恐局勢難以長久。數月鏖戰,余力幾盡,吾雖心存不甘,奈何天命不可逆。
汝應知,吾與波斯舊主情深義重,先主封地賜爵汝祖父于阿莊,有恩于吾族,吾誓以此身守其承諾,不愿棄盟背義。雖知此行多兇少吉,然吾心已定,寧成仁而取義。族中眾兄弟多欲隨吾共赴此局,然余自知吾人無須全族以他人之一城為殉,故命錦云領我沙陀軍護送印璽、大纛及汝處。此舉,乃為我族之延續。
印璽與大纛,乃祖上流傳之物,汝當承之。此二物非僅象征權位,更負族中重托。吾本欲親手傳授,然時不待我,今日托付于汝,實為不易之舉。望汝不負吾所托,肩此重任,扶持族業,保我唐室李氏之血脈延續。吾知汝志向遠大,必能成大業。若耶路撒冷失守,吾族或不免遷徙,爾當為族中領袖,指引舉族前路。至此,吾人鄉里阿莊所有之人口土地等一切,盡數托付于汝。
錦云既至,沙陀軍與敵俘皆交于汝,切勿懈怠。汝亦當為族人謀得一席安身之地,保其周全。此等敵俘,多彪悍梟勇,然其本為敵邦之奴隸,無國無家,若汝善待之則亦可為汝所用,汝當善用之。
吾已無復多慮,然汝之決策,關乎族之興衰。吾留此地,雖知前路兇險,然心無憾。吾等流離至此本無鄉土,吾等亦不必馬革裹尸還矣,然率海之濱何處不可入土為安哉!
汝若承此重任,當以族為重,不可私怨自擾。君子之志,在于四海,切勿為局限于一城一地而心懷疑慮。
此信言簡,然字字沉重。望汝能早日定計,吾心亦安。若天命使然,吾愿在另世與先祖相見,然汝當于此世光耀門楣。
李銷手書
書于耶城外三十里綠寇陣前
耶元一零九七年冬”
“到底發生了什么?”李漓的聲音低沉而凝重,手指緊緊握著包袱的一角,眼中不安的情緒漸漸蔓延。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卻還無法完全揣測背后的復雜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