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拜占庭騎士肅立在她的兩側,仿佛為她的尊貴身份護航。她緩緩走向圣壇,而在圣壇前等待她的,是特使伊格納提奧斯——東羅馬皇帝派來出席婚禮的代表,同時也是她的長輩。伊格納提奧斯身著深紫色長袍,胸前佩戴著象征皇室威嚴的金色十字架。他目光深沉,神情莊重,隨著阿格妮的靠近,他輕輕點頭,仿佛在表達對這位年輕皇室外戚的認可與支持。
整個教堂因為阿格妮的到來而陷入短暫的靜默,那些貴族與名流無不屏息凝神,注視著這位美麗而莊嚴的新娘。他們的目光中既有贊嘆,也有對這場婚姻背后意義的深深揣測。阿格妮的身影,如同一道連接拜占庭與安托利亞的新紐帶,在神圣的圣壇前,為這場權力與情感交織的婚禮畫下了輝煌的一筆。
當阿格妮緩緩站到李漓身旁時,教堂內的氣氛頓時變得更加莊嚴肅穆。主教米歇爾一世站在圣壇前,高舉手中的鑲金權杖,低沉而威嚴的聲音回蕩在大堂之中:“今日,神圣的祝福將降臨于這對新人。愿他們的結合象征和平與榮耀,愿安托利亞大公國的未來繁榮昌盛。”
是的,毫無疑問,主教的話擲地有聲,而其中“安托利亞大公國”這幾個字顯得格外刺耳。原本的安托利亞蘇丹國,此刻竟在主教的祝福中被換成了“安托利亞大公國”。這一細微卻意味深長的變化讓教堂內的貴族與名流們微微一愣,有人抬起眉頭,有人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顯然察覺到這番措辭背后所隱含的深意。
李漓聽到這句話,面色依舊平靜,仿佛未曾受到絲毫觸動。他微微偏頭,余光瞥向主教,嘴角輕輕揚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既未表示認同,也未流露出任何反駁的意圖。那份從容與淡定,讓人難以揣測他內心的真正想法。站在李漓身旁的阿格妮,聽到那句“安托利亞大公國”,低垂的目光中掠過一絲極其細微的變化。她的長睫微微顫動,但很快恢復平靜,依舊保持著端莊的姿態。然而,她心中卻清楚得很——這場婚禮背后,每一句話、每一個細節都隱藏著深刻的政治意圖。作為拜占庭舊皇室的一員,她自然明白,主教的措辭絕非無意而為。這不僅是對安托利亞地位的一次重新定義,更是在場合適時機向眾人宣示,從這一刻起,她阿格妮,拜占庭皇室外戚,將成為這個國家的第一夫人。
教堂內的空氣在這一瞬間似乎凝固了,但儀式仍在繼續,主教高舉的權杖微微揮動,神圣的禱詞繼續回響。一切看似平靜,但那一句話已悄然在在場每個人的心中掀起了漣漪——安托利亞的未來,真的還會是“蘇丹國”嗎?還是,正如主教所言,已經開始走向“拜占庭化”的“安托利亞大公國”?
伊格納提奧斯站在兩人面前,神情莊重而威嚴。他緩緩將阿格妮的手交到李漓手中,語氣低沉而有力,帶著不可忽視的權威與期許:“阿里維德先生,我既奉羅馬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陛下旨意,又受阿格妮父親瓦西里·杜卡斯先生委托,將阿格妮·杜卡斯娜的未來鄭重托付于您。今天,您不僅迎娶了阿格妮·杜卡斯娜,也正式成為我們羅馬公民中的一員。”
伊格納提奧斯稍作停頓,目光深邃,語氣中多了幾分期望:“希望您能以智慧與力量守護她,守護這段婚姻,同時堅定地維護羅馬帝國與安托利亞大公國的共同利益。成為羅馬帝國在小亞細亞的堅實盟友,為兩地的和平與繁榮奠定基礎。”
李漓緩緩接過阿格妮的手,動作沉穩而堅定。他抬起頭,與伊格納提奧斯對視,目光如深海般平靜卻蘊含力量,語氣低沉卻充滿篤定:“請閣下放心,我將以生命守護阿格妮,就如我守護我的其他妻子一樣,絕不會厚此薄彼。今日之承諾,我絕不會違背,無論是對阿格妮,還是對這段婚姻的責任。”
這一刻,大教堂內的氣氛仿佛被無形的力量凝固,圣壇前的三人成為所有目光的焦點。伊格納提奧斯的言辭遠不止是一句簡單的祝福,其中蘊含著深遠的政治意圖——它既是一份象征性的宣告,賦予阿格妮與李漓的婚姻以羅馬皇室的認可與意義,也隱晦地勾勒出安托利亞在羅馬帝國構想中的未來角色。他的期望顯然超越了個人情感,直指兩國關系的未來發展。
然而,李漓的回應卻展現出一種從容與不動聲色的鋒芒。他的承諾無懈可擊,對阿格妮的責任與關懷無可挑剔,但他的言辭巧妙地回避了伊格納提奧斯試圖強調的“羅馬公民”身份和“羅馬帝國盟友”這一點。更令人玩味的是,他話語中的細節似乎在無聲地表明,安托利亞與波斯塞爾柱帝國的既有關系,不會因安托利亞與拜占庭媾和而徹底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