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琳瑯真誠地說道:“所以,我們希望邀請你們回棠下村,作為賓客參加我們的婚禮,是我們苗族的婚禮。”
“別擔心,這次我們一定以最高的客人禮節招待你們。”
鄧琳瑯發出邀請后,沒想到江云杪搖了搖頭。
“不行,我不能去。”江云杪嚴肅道。
鄧琳瑯和吳卓群大感意外,沒想到江云杪會拒絕。
下一秒,江云杪說道:“你們結婚,都不請我們當伴郎伴娘么?”
“我好喜歡苗族衣服啊,閃亮的,很想穿一次。”
鄧琳瑯聽后,哈哈笑道:“嚇我一跳,我們還擔心請不來你們呢!”
“你們能當伴郎伴娘,那可真是太好了!”
吳卓群也說道:“是呀,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宋盞自然也沒有什么意見,一口答應了下來。
2009年10月2日,農歷八月十四,宜嫁娶。
天還沒亮,位于貴州省凱里市路當鎮的棠下村這座小苗寨便熱鬧了起來,七百多戶人家都因為鄧家的婚禮開始了忙碌。
一大群苗族婦女聚集在鄧家老屋附近,開始幫忙處理婚宴食材,新郎新娘也都進入了準備狀態。
宋盞作為伴郎之一,和吳卓群一樣穿著西裝,跟在迎親隊伍后面,他們需要帶著吹蘆笙、挑喜禮的隊伍,繞著棠下村一圈,才能走到鄧家老屋,沿路還要撒紅紙花傳播喜氣。
而鄧琳瑯則要做兩個小時的妝造,主要是穿上繡著蝴蝶、魚圖案的紅裙,帶上挑花平頂帽,套上銀鳳冠。
其中銀鳳冠上還點綴著蜻蜓嬉戲的飾品,而一身紅裙則配著人物、武器造型的銀泡銀片,既展示著苗族先祖征戰的厚重歷史,又顯現瑞鳳呈祥的美好寓意。
江云杪也換上了苗族少女的服飾,同樣是一身紅裙,但她的頭飾是厚重的牛角冠,裙子上的銀片比新娘也更少一些。
可這絲毫沒有減弱江云杪的光彩,她身段玲瓏,面若桃花,看得人心神蕩漾,誰見了都夸一句“哪找來的漂亮伴娘”。
吳卓群和宋盞所領的迎親隊伍到了吊腳樓前不遠的石階,便被江云杪和鄧琳瑯妹妹帶領的娘家團攔住。
“讓我們進去見見新娘子吧!”宋盞喊道,“新郎都等不及了。”
江云杪嘿嘿笑道:“那可不行,得先過了我們這關。”
“你們且等著!”
說著,便見到江云杪身后的苗族婦女遞過來一只大簸箕,江云杪和鄧琳瑯妹妹從里面抓出一大把豆渣,向宋盞和吳卓群等人身上潑灑。
這是苗族迎親環節中不可缺少的“打親”環節,主要是驅邪和賜福。
吳卓群和宋盞被打得好像落湯雞,身上灑滿了豆渣,但臉上卻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又做了一些對歌、抹黑臉等刁難游戲后,終于將迎親隊伍放進去。
吳卓群見到了自己的新娘,由衷感嘆道:“琳瑯,你真美。”
鄧琳瑯低頭淺笑,說道:“那還不把我迎回家?”
江云杪調笑道:“新娘這也是等不及了!”
大家都哈哈大笑。
接著鄧琳瑯便是和母親鄧英告別,兩人還抹著眼淚擁抱,這是當地特色的“哭嫁”。
吳卓群打著紅傘迎接,將鄧琳瑯一路護著出門,兩人跟著迎親隊伍,吹著蘆笙,一路招搖,遇到路人就分發糯米糕等點心,直到村口的新郎家。
進門后鄧琳瑯又挑了喜水、拜了先祖,都是為了圖個好寓意。
最后是婚宴前的新郎新娘迎賓,也是當地婚宴的重頭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