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其余的新科舉人稱文魁,由國家頒發給20兩牌坊銀和頂戴衣帽匾額。
匾額懸掛在住宅大門之上,門前還可以樹立牌坊,隔壁鄉鄰一看就知道這家出了一個舉人。
林寧領到了自己的匾額牌坊,本來準備就此回去京都,好準備第二年去禮部的會試。
哪知,林家族人收到消息來了,勸說林寧姐弟前去姑蘇。
姐弟二人與林如海通信后,決定去姑蘇老家一趟。
林家族人見了姐弟二人,熱情比從前更甚。
那位湖叔還拜托林寧,給族里讀書人上幾課,也讓那些孩子沾沾喜氣。
姑蘇林家幾位族老,則是提出讓林寧將舉人牌匾留在這里,以此激勵那些讀書的孩子發奮圖強。
就這樣,匾額留在了姑蘇林家,甚至還準備建一座牌坊,好在被姐弟二人勸住了。
在姑蘇足足待一個月,才得回京都去。
京都,元春已經封妃,賈府正炙手可熱,人來人往的。
所以,對于林寧中舉,只拍了一個小廝送來些筆墨紙硯。
林寧見賈府如此這般,也沒有任何不適,自己巴不得躲她們家遠遠的呢!
如此甚好!
只是,黛玉有些許失望,覺得外祖母似乎不是表面上那般好。
又過了一載,林寧過了會試,又過了殿試。
殿試一個月后,林寧中了探花,賜進士及第。
進了翰林院,眾人紛紛表示林寧是子承父業。
林寧平時在翰林院上班,沐休時又在城外的莊子上種些好種植產量大的農作物。
待到成果一出來,馬上報了上去。
今上親自看過成果后,欣喜異常,問林寧要什么賞賜。
林寧直言要替姐姐黛玉求賞,希望姐姐的一生都能平安喜樂。
今上覺得林寧一片赤子心,遂賞賜黛玉郡主的身份,封號為喜樂。
林寧已入了今上的眼,林如海就告老還鄉。
這天,黛玉覺醒了前世的記憶,也知道林寧為她做的一切。
前世她只身一人去了外祖母家,又與寶玉同吃同臥一塊長大,長到了十三歲,寶釵就入府了,府中的人不論是丫鬟還是姐妹,都喜歡寶釵,就連寶玉那個呆子也是。
人都道金玉良緣,為了這個自己私下里也不知掉了多少眼淚,生了多少氣。
最后,父親拋下她去了,賈璉陪同自己回了揚州城,辦了喪事,帶回來的家財也不知所蹤。
接著,元春封妃,賈府建了大觀園,再后來,他們結了金玉良緣,自己活活淚盡而亡。
只見,黛玉已經淚流滿面,正端了水來給她洗漱的慕蟬嚇到了。
“郡主,您可是夢魘了?”慕蟬擔憂的問。
黛玉搖了搖頭說:“替我凈面罷。”
如今的林家,已是京都一流家族。
林如海也早早退下來,安享晚年,膝下又有黛玉林寧孝敬。
就這樣過了許多年,林如海含笑走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