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該給的待遇要給上,該給的院士別因為人家年輕,所以不給。
到時候人家要走,現在宣傳的有多愛國,到時候就有多尷尬。”
“歡迎,不愧是年輕一代,年輕一代要比過去的留學生愛國多了。”
“希望能來我們雙鴨山,我看燃神是我們粵省人,就天然該來雙鴨山啊。
雙鴨山趕緊出動,該做的工作做起來!送上來的菲爾茲都不要是吧。”
“申海交大呢,交大給點力!”
在微博上,對于林燃的專訪,微博上都主要是鼓勵為主。
以及號召自己的高校趕快著手引進林燃。
在知乎上,相關回答就要理性得多。
“瀉藥,作為數學專業的在讀博士,對于林燃回國一事,我持歡迎的態度。
雖然我和燃神從事的方向不重疊,但我認為他回國擁有非常標志性的意義。
才23歲就解決了孿生素數猜想的數學家,哪怕他就此什么都不做,他在華國數學史上也是不亞于丘成桐和陳省身的人物,至少排名前三。
更何況,以其表現和接受采訪時候的自信來看,他的成就遠不止于此。
那么就是一位已經是前三,有極大可能,這里的極大可能,至少也是百分之五十,能成為華國數學有史以來第一人。
華國數學第一人,在23歲的年齡,最年輕的時候選擇回國,對華國而言,有很大可能,是歐拉之于俄國,高斯之于德意志的人物,無論用什么待遇引進都不為過。
當然,這是往夸張了說。
燃神能不能成為高斯或者歐拉一樣的大數學家我不知道。
不過哪怕保守來說,以他現在的水平,起碼也是小平邦彥之于霓虹一樣的人物。
因為外界會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短短半年時間接連攻克了多個數學難題,發表了三篇頂級刊物,提前預定了兩年后的菲爾茲。
過去我們一直在討論華國什么時候能有自己的諾貝爾,后來屠先生和莫先生,解答了這一問題。
然后我們又在討論什么時候有華國自己培養的菲爾茲,甚至把我們沒出菲爾茲和應試教育過于死板聯系在一起。
我們對燕大數學系80黃金一代抱有過期望,對韋神陳杲這些九零后數學家有所期待,而橫空出世的完全過江猛龍解答了我們的疑惑,本科航天專業、博士人工智能的林燃,告訴我們就在這次。
這對華國數學來說是一個意外之喜。
是天降驚喜。
就像歐拉東渡莫斯科,給莫斯科帶來了現代數學一樣,屬于是從天而降的驚喜。
上面提到的是我們都知道的,但我今天想講講普羅大眾所不知道的。
我看各類自媒體上也很少有人提的一點。
為什么我會認為燃神最少也是小平邦彥之于霓虹。
首先大家要有一個概念,那就是數學研究發展到2020年的今天之后,它變得非常難,難到可能你研究的問題,全世界就那么十多個,甚至是幾個人懂。
每次開學術報告,就這些人參加。
所以,每當涉及到大問題被解決,那么就需要開學術報告會,你得講清楚,你是怎么做的。
就談近的,懷爾斯證明費馬猜想,學術會議足足開了3天。
在劍橋的牛頓數學研究所連講三天。
而后來同行評審環節,花了兩個月,他們發現有問題。
然后過了兩年多論文才得以通過同行評審環節,在數學年刊上得以正式發表。
反面案例就是望月新一,說自己證明了,但在學術會議上根本沒辦法說服同行。
同行都不承認他真的解決了abc。
這表示什么,表示哪怕是懷爾斯,他也要花很長時間來說服同行。
但燃神不用,燃神每次開完學術報告,能把他自己的證明剖析的非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