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申海人,但大學四年在這念的,申海很多地方他都去過。
大名鼎鼎的衡山賓館他自然知道,邊上就是衡山公園,復旦的楓林校區離這就一條街的距離。
申海最好的華山,華東和中山醫院都很近。
但他此前從來不知道,這地方居然還有一個院子,從外表看上去是衡山賓館的一部分,但卻有獨立出入口。
有種鬧中取靜的感覺。
“林教授,果然年輕有為,我聽說過你,你們這次火箭發射成功我全程看了直播,半年就搞定了多發動機并聯,非常的amazing!
我很高興,想當面聽聽你的故事。”
對方聲音很小,但林燃依然能聽出對方的激動。
“從技術角度出發并不難,七臺發動機而已。
阿美莉卡的星艦都要33臺梅林發動機并聯,我們這才哪到哪。”
林燃很淡定,壓根就不激動。
畢竟60年代,誰沒見過。
現在見到名人,也無非內心有種啊,原來是他的感覺,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畢竟多發動機并聯的共振一直都是很大的問題。
當年他們給我匯報的時候,說v1導彈采用衰減的方式進行減震,為了減輕重量發展出了主動減震技術。
主動減震就是在連接火箭發動機的連桿上,安裝一個雙向作用的短距活塞。通過旋轉閥門,控制液壓交替作用在活塞兩端,液壓的大小通過調壓機構控制,產生的作用力和發動機振動的頻率相同,相位相反,從而達到減震的目的。
說我們的導彈也要研發類似的技術。”
對方的精神很好,尤其在談到技術細節的時候,對于很多年前聽過的報告都信手拈來。
林燃點頭道:“您說的沒錯。
當多臺火箭發動機并聯的時候,如果旁邊的發動機振動頻率相同,相位相同,這個減震系統就成了旁邊這臺發動機的振動來源。
為了減小影響發動機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老美當年的土星五號火箭為了讓發動機的間距更大,采用了發動機外移設計。
n1火箭第一級也是采用了上小下大的設計,保證內圈發動機和外圈發動機足夠的距離,不過相鄰的發動機距離仍然很近。
不過我們暫時還不涉及到要用主動減震來規避共振。
結構設計在當前階段足夠了。”
對方興致勃勃的和他討論了很久的技術問題。
然后問道:“林教授,你們今年真的能完成登月嗎?
這是我一個老人家最關心的事情。”
林燃點了點頭:“我覺得我們可以。
今年7月我們會完成第一次載人航天,8月完成第一次的空中握手。
9月把探測器送上太空,預計在12月登月。”
林燃指著墻壁上掛著的日歷說道。
最后他說:
“具體可不可以,它有很多因素決定的。
但我有十足的把握。”
:<a>https://m.81efdc260.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