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他們干得出來的事情。
當然,引渡回去是接受審查還是讓你消失,關到nasa幫忙復刻阿波羅登月那就不好說了。”
“f-1的噴射器板有2832個噴孔,燃燒室用inconel-x750管冷卻,渦輪泵每秒輸送2.7噸rp-1和4.7噸液氧。
‘月球-1號’若能復現這些,說明我,在鎳基合金加工和低溫燃料系統上已非常成熟。
這不只是技術突破,也是國家科技實力的象征。”
在紅迪的r/space板塊,一篇帖子《華國‘月球-1號’發動機參數與f-1完全相同,意味著什么?》迅速登上熱榜,吸引大量評論。
用戶spacenerd42寫道:“這太震撼了!f-1是航天史上的傳奇,推力150萬磅,制造難度極高。華國能造出來,說明他們的工程能力不輸任何人。”
此時是2021年,華國在高端制造領域的實力還沒有傳播到外網。
甚至華國國內都不太相信,華國制定的2025華國制造其實大部分都已經實現了。
另一位用戶rocketfanatic分析:“f-1設計是公開的,nasa檔案里都有詳細圖紙,但從圖紙到實物,需要頂尖的材料科學和制造工藝,這不是簡單抄襲能做到的。”
質疑聲自然也不少。
老美對贏學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不亞于印度人。
想讓他們承認事實天難地難。
少數個體可能會覺醒,但作為一個群體,想要讓他們正視現實,那不是一般的難。
用戶techskeptic評論:“我很好奇他們怎么做到的,f-1的inconel-x750管釬焊、噴射器板鉆孔和燃燒穩定性控制都極難,華國這山寨能力是不是有點太強了?”
回復中,有人調侃:“也許他們在ebay買了f-1的舊零件,xddd”
“還真有可能,我在ebay上沒少買到值得珍藏的阿波羅登月的紀念品。”
但更多用戶嚴肅討論:“即使是復刻,能造出150萬磅推力的單燃燒室發動機也是了不起的成就。”
在推特上,航天記者ericberger發帖:“華國‘月球-1號’發動機參數與f-1一致:150萬磅推力,263秒比沖。這對他們的重型火箭計劃是個重大突破。
這有可能會加速太空軍備競賽?阿美莉卡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得加把勁了!”
另一位用戶“geopolanalyst”寫道:“f-1設計雖公開,但華國這么快造出來,背后可能有更復雜的故事。”
這些帖子引發激烈爭論,有人認為這是技術進步的正常現象,也有人直接說這涉及技術竊取,需要嚴肅對待。
阿美莉卡的福克斯新聞臺迅速跟進,播出節目《華國的太空野心:對阿美莉卡領導地位的威脅?》。
主持人勞拉·英格拉姆開場直接道:“華國公布了一款新火箭發動機,參數與阿波羅計劃的f-1發動機一模一樣。
這究竟是技術突破,還是對阿美莉卡技術的復制?我們請來了前nasa局長吉姆·布里登斯汀和國防專家邁克爾·格里芬討論。”。
布里登斯汀表示:“f-1的設計是公開的,任何國家都可以研究。但制造這樣的發動機需要先進材料、精密加工和測試能力。
華國的成功表明他們的航天計劃已非常成熟。”
英格拉姆追問:“但有沒有可能他們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了技術?”
布里登斯汀謹慎回應:“沒有證據支持這種猜測,雖然過去倫道夫·林在阿美莉卡就讀期間,對阿波羅登月表現出了超出尋常的關心,但這仍然不能成為證據。
我們應該關注如何保持美國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