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克里斯蒂安森推了推眼鏡,補充道:“從技術角度看,復刻f-1需要解決噴射器板加工、inconel-x750合金釬焊和燃燒穩定性等難題。
他們能做到,說明在材料科學和精密制造上已達到頂尖水平。”
貝索斯靠在椅背上,雙手交叉,目光在兩人間游移。
他回憶起2013年自己資助的深海探險,從大西洋海底打撈起阿波羅11號的f-1發動機殘骸,那些銹跡斑斑的部件至今仍陳列在西雅圖的博物館。
他微微一笑:“我還記得我們打撈那些f-1發動機時的情景,它們就像歷史的活化石,現在華國造出了全新的f-1,這讓我好奇,我們能不能也做到?”
史密斯眉頭微皺,語氣中帶著一絲猶豫:“理論上,我們絕對有能力復刻f-1。
我們回收的發動機提供了寶貴的實物參考,團隊也對其結構進行了詳細分析。
但這需要大量資源,可能會分散我們對‘新格倫’和be-4的注意力。”
丹·克里斯蒂安森打開平板電腦,調出一份f-1發動機的技術報告,屏幕上顯示噴射器板的復雜結構。
她指著數據說道:“f-1的氣體發生器循環與我們的be-4分級燃燒循環完全不同。
f-1使用rp-1煤油和液氧,噴射器板有2832個噴孔,燃燒室壓力70巴。
我們的be-4是甲烷燃料,設計更注重可重復使用。復刻f-1需要重新配置生產線,甚至可能需要新的測試臺來適應它的規模,f-1的噴嘴直徑超過3.7米。”
貝索斯點頭,眼神中透露著審視:“但我們有現代技術,數控加工、3d打印、先進的模擬軟件,這些應該能讓復刻更容易吧?”
丹·克里斯蒂安森回答道:“確實,現代技術可以提高效率。
比如,我們可以用激光鉆孔來加工噴射器板,精度比1960年代的鉆床更高。
inconel-x750合金的釬焊也可以用更先進的真空爐,減少缺陷。但f-1的設計有其獨特性,比如銅質擋板用來抑制燃燒振蕩,這些都需要精確復現。
但復刻f-1仍然是個巨大的工程挑戰。”
史密斯清了清嗓子,打斷道:“杰夫,我明白復刻f-1的吸引力,但我們得考慮成本效益。
be-4的開發已經耗費了大量資源,‘新格倫’的首飛也迫在眉睫。
復刻f-1可能需要數億美元和數年時間,而且它是一次性使用的發動機,與我們的可重復使用理念不太契合。”
貝索斯目光銳利:“鮑勃,我明白你的顧慮。
但想想看,f-1是人類登月的基石。
如果我們能復刻它,不僅是技術上的勝利,也是一種象征,證明藍色起源能與歷史最偉大的工程成就比肩。”
貝索斯實際內心在想,我們如果能復刻f-1,我有信心從nasa把錢給乘十的撈回來。
丹·克里斯蒂安森想了想:“從工程角度看,復刻f-1可以讓我們深入理解大推力單燃燒室發動機的設計。
比如,f-1的渦輪泵每秒輸送2.7噸rp-1和4.7噸液氧,這種能力可以啟發我們未來的重型發動機設計。
但它從成本角度出發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史密斯皺眉,語氣中透著擔憂:“是的,我們得確保不影響主線項目,如果要復刻,我建議先做可行性研究,評估所需資源和時間。”
貝索斯終于沒有好臉色,他勃然變色道:“我還記得當年我們把f-1從海里撈出來的時候,我就問過你們能不能復刻。
你們給我的回復是nasa在做這件事,我們沒有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