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自己不想復刻土星五號嗎?
要是有土星五號,他們的阿爾忒休斯計劃要等到2024年嗎?
如果技術有這么好偷,他們自己為什么沒有?
在我看來,阿美莉卡的指控完全屬于是黔驢技窮。”
tim問道:“所以您會覺得有壓力嗎?
因為華盛頓方面不斷傳來消息,對您和阿波羅科技進行指控,試圖從輿論層面把您和阿波羅科技打成反派人物。”
林燃笑道:“我覺得還挺奇妙的,這種體驗過去可能只有華為能享受到,現在又多了我們。
我覺得挺好的。”
林燃覺得奇妙的不止這個,他在60時空是阿美莉卡的英雄,是nasa的教授,現在則是阿美莉卡的反派,是nasa的敵人。
自己不過是在做同樣的事情,甚至用到的方法都一樣,只是因為自己身處的定位不一樣,所以有完全相反的評價。
這種感覺讓林燃更加感覺到奇妙。
“教授,您對登月這件事怎么看?
因為最近網上有很多很多的聲音,認為登月是一次性工程,除了花費巨大外沒有其他的意義,您怎么看這件事?”tim接著問道。
林燃不用猜都知道這樣的聲音從哪來的:“我認為很有意義,在我們還沒有去過火星之前,我們要靠治理月球積累經驗。
如果連月球都無法搞定的話,關于治理火星又從何談起。”
tim一下就感興趣了,“哦,您的意思是說我們能對月球進行改造?”
林燃解釋道:“是也不是。
我很贊同馬斯克的觀點,那就是航天的本質還是成本問題。
如果去一趟月球的成本能夠降低到100萬rmb,你覺得會有多少人愿意去?它有沒有現實意義的價值?
當然100萬rmb是極端情況,可能我們會先做到1億,然后做到1000萬,然后再降低到100萬。
首先是可回收火箭,比如說現在馬斯克在做的星艦,星艦研發成功的話,靠著完全的可重復使用、較低發射成本和高載荷能力,他們完全能把單人成本降低到5000萬美元到1億美元之間。
我們未來也會造同級別的運載火箭,甚至在我看來,我們會比spacex更快。”
林燃指了指土星五號巨大身軀底下的發動機:
“tim,看到月球1號發動機了嗎?它的推力是星艦用到的猛禽發動機的兩倍還要更多。
為什么星艦的第一級要用33架猛禽并聯,還不是因為猛禽的推力不夠嗎?
而我們的月球1號推力足夠,不需要那么多發動機并聯,我們搞可回收重型火箭的難度也要比星艦低得多。
另外一方面來說,華國有著天然的成本優勢。
網上最常見的說法,阿美莉卡吃一頓飯用10美元,華國吃一頓飯10rmb。
體現在生產端,是真正意義上無可匹敵的成本優勢。
這里的成本優勢不僅僅是人力成本那么簡單,是全產業鏈的成本優勢。
這么說吧,我們這次搞定了去月球這件事,下一步就是常態化去月球,把去月球打造成旅游項目,同時在月球上蓋小型基地。
圍繞著小型基地慢慢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