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通信官那邊需要負責監控系統,隨時準備手動控制,還要與任務控制中心和指令艙飛行員保持溝通。月球軌道上的指令長則負責維持軌道,進行科學觀測,并隨時應對緊急情況。”
“我們今天要學習航天器系統、任務程序和月球地質知識,確保熟悉從發射到返回的每個步驟。”
奧爾德林糾正道:“錢,不是今天,是兩個小時,你需要在兩個小時把所有內容講完,不需要管他們的接受程度。”
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模擬器設施
人物:李指揮官、王宇航員、張宇航員、模擬器技術員
一天之后就開始模擬實操。
從申海運來的模擬器找了個房間擺著,中央是一個登月艙全尺寸模型,周圍環繞著大屏幕,模擬月球表面和軌道視圖。
奧爾德林說道:“好了,模擬開始,你們一個個來。
教授,你先來。
你們現在在月球軌道,準備分離。”
林燃:“收到。啟動分離序列。”
模擬器輕微震動,模擬分離動作。
“分離確認。開始下降軌道插入點火。”
“點火完成。現在進入動力下降。”
林燃根據模擬數據調整控制,模擬著陸過程,眼睛緊盯屏幕上的高度和速度數據,雙手穩定地調整操縱桿。
訓練的內容包括了模擬航天器分離、軌道調整、動力下降和著陸,練習正常和緊急情況下的操作。
李叢和李廣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不是,你們民營航天機構訓練這么狂野的嗎?
他們訓練兩年半起步。
(2020年9月完成選拔,2023年5月發訓練完成的通稿,正好兩年半)
像模擬器操作這種,先學理論,再看著教官操作,最后才是上手實操,剛開始上手實操,教官也會站在旁邊看著,每個環節熟悉之后才會連起來進行完整的操作。
像阿波羅科技這種,兩個小時理論講完,然后就直接實操全流程的,他們還是第一次見。
而林教授這連貫的操作更是讓他們啞然,不是,你這之前真的沒訓練過嗎?
“成功返回。”成功返回聲響起后,林燃等到奧爾德林的指令后起身離開模擬器。
李叢和李飛還以為是模擬器特別簡單,所以會如此流暢。
結果等他們親自上手試了后發現根本就不是這回事。
這模擬器難的一逼,全自動的部分很少,瞬時計算量的要求很大就不說了,操作界面也很老,非常的不人性化,沒有任何現代軟件設計用戶思維的體現。
不過這也就算了。
在手動計算環節,包括了軌道計算、軌道機動時間判斷、天體快速定位這些,更是被林燃搞得懷疑人生了要。
奧爾德林教他們用尺規迅速確定,林燃靠肉眼就能確定。
當然這不是最破防的。
最破防的要等到水下體能訓練。
文昌這邊這兩年也建了水下訓練設施,用于模擬太空的低重力。
“今天我們在水池中練習艙外活動,你們需要適應在宇航服中移動,模擬月球的低重力。”
大家穿著宇航服下水。
結果在水下無論是走路、跳躍還是使用工具,這里的使用工具包括了部署設備和采集樣本,李叢和李廣二人發現他們連體能環節都比不過林燃。
要知道他們可是軍中精英。
最后離登月還有三天的模擬,他們壓根就不想參加,一點信心都沒有。
完全是因為這是任務,所以他們才強打起精神進行的訓練。
晚上宋南平看到最后打分,華國的宇航員都有八十分,12天時間能有這分數已經是非常不錯了,不愧是精英中的精英了。
結果林燃全滿分,一下讓宋南平感受到了差距,“不是,你六芒星都拉滿了是吧!”
:<a>https://m.81efdc260.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