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二十年滄海桑田
原時空里,華國從1951年開始參加萊比錫貿易博覽會,一直持續到了1965年,在此期間內,華國的展館規模僅次于蘇俄。
(1954年萊比錫貿易博覽會中華館外觀)
(德意志婦女在華國展館欣賞展品)
只是和原本歷史中,只能展出瓷器丶絲綢丶茶葉這些傳統老三樣的華國不同,在這個時空,華國的科技含量要濃厚得多。
得益于以熊貓為首的一系列消費電子產品,華國是萊比錫貿易博覽會上消費電子展館中不可忽視的玩家。
甚至要比東德自己都更重要。
他們也是唯一,能在電子產品展上能和自由陣營相抗衡的國家,盡管在過去比不上阿美莉卡,
但對東德而言,能夠比過西德就夠了。
(1965年萊比錫春季貿易博覽會,專門的消費電子展區)
這次華國大張旗鼓,提前由高層進行前期溝通接洽,東德方面也相當重視,派出了貿易部副部長格哈德·貝爾親自迎接。
當然這背后除了重視華國這次聲稱的大玩意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東德希望試圖打探華國的真實意圖。
說的更直白一些,過去自從50年代在高麗半島的戰爭后,華國一直沒辦法對自由陣營進行正常貿易,他們必須要藉助東德來開展貿易。
華國和東德在1950年10月10日的時候和東德簽訂了《貿易交換協定》,后續1951年又補充簽署了《中德貿易協定》,按照該協定,華國出口食品丶紡織品和礦產到東德,而東德則負責出口工業設備到華國。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而高麗半島一戰后,華國對于東德的依賴加大,東德在東柏林成立了專門的華國出口公司,用于處理與華國有關的轉口貿易。
而在1956年的春季博覽會上,華國代表團實現了1700萬美元的貿易額。
華國甚至借著萊比錫,和西德搭上線,1956年11月西德克虜伯公司派代表前往華國,并且在來年夏天又去了一次,新成立的華國第一次從克虜伯手里買了機械設備。
期間在1957年的時候冀朝鼎帶領華國代表團出席萊比錫貿易博覽會的時候,順便參觀了漢諾瓦展會,并且在西德各地參觀,和西門子丶巴斯夫丶拜耳丶奔馳等公司洽談,推動了西德廢除停止和華國貿易的協定。
冀朝鼎這人可能會比較陌生,金圓券應該要熟悉一點,金圓券就是冀朝鼎建議下推行的。
陳立夫回憶錄《成敗之鑒》里專門單獨開辟了一節寫冀朝鼎,名字叫《冀朝鼎禍國陰謀之得逞》,認為真朝鼎是被派來幫他們修鄭國渠的鄭國。
在1959年的時候,華國和歐洲企業簽訂了一份價值9750萬盧布的合同,包括了兩座水泥廠和32
個發電站。
等到了六十年代后,華國方面的需求逐漸升級,他們想從萊比錫貿易博覽會獲得來自東德的光學丶電子和精密儀器,但這份提案沒能獲得燕京方面同意。
一直到1965之后,華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再派代表團參加萊比錫貿易博覽會。
這個時空不同,李明德率領的代表團如約而至,還帶來了“大家伙”。
還有一點很不一樣的是,重回gatt,和阿美莉卡重新允許對華交易,過去華國的可攜式計算器一直通過通用計算機公司賣給阿美莉卡,這中間東德人一直想搞清楚一點,那就是華國是否還需要東德充當轉口商。
而且華國的消費電子產業越強,轉口商能夠分到的蛋糕也就越大。
過去熊貓系列收音機和可攜式計算器的出現,已經給讓東德的華國出口公司規模增長超過十倍,這還是建立在很多華國都自產自銷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