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科技愿意將補貼的那一部分,直接從他們收取的授權費中進行抵扣。
也就是說,這個補貼的資金循環是:企業支付授權費,授權費里的一部分直接抵扣給企業用于發工資。
我們希望稅務部門能全程監督,確保每一筆錢都真正發到了員工手上。
這樣做這既沒有增加財政負擔,又保障了員工利益,同時也迫使企業放棄低價競爭的模式。
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改變企業的競爭模式:不再是依靠壓低人工成本和價格來競爭,而是倒逼他們去優化管理、提高技術附加值。”
這里的技術是一個廣義的概念。
決定產能,良品率,生產效率等的工藝和企業管理能力,這些都能算是技術。
“林總,您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我想問兩個問題。
第一,誰來定義高工資?多少算高?八千還是一萬?你們去強制干預,是否會扭曲市場,制造新的不公平?難道一個企業的價值,不是由它的市場表現來決定嗎?你的想法其實可以看做是用行政手段,去干預企業最核心的用人成本,這是否會扼殺市場的活力,讓企業失去自我調整的能力?
我們不能忘記過去大干快上的教訓。
一旦設定了補貼和指標,就必然會催生尋租行為。
企業會想方設法套取補貼,而不是真正去提高效率。我們是在用一項復雜干預,去解決一個本應由市場自我調節的問題。
再者,您說的內卷,難道不是市場自我出清的過程嗎?弱者被淘汰,強者才能生存。
我們現在用補貼去保護那些本該被淘汰的企業,這難道不是在制造低效的僵尸?最終的代價,將是整個產業的競爭力下降。”
林燃解釋道:“王主任,當然不是,我們這是在對合作伙伴進行一個審核,對他們進行一個補貼。
這可不是什么行政干預。
過去阿美莉卡的巨企一直在這樣做,最典型的就是蘋果。
蘋果一直都有嚴格的《供應商行為準則》,他們要求所屬供應商工作時間合理、工資福利符合當地法規甚至高于行業標準。
同時蘋果會定期對全球供應商進行第三方審計,這些審計不僅是例行檢查,更是深入到生產車間、員工宿舍,甚至對員工進行匿名訪談,以確保他們沒有被強迫工作,薪酬得到足額支付,并且工作條件符合安全標準。
如果審計中發現任何違規行為,蘋果會要求供應商立即整改,并設定明確的整改期限。對于情節嚴重的違規者,蘋果會采取停止合作等嚴厲措施。
照你的說法,蘋果這個對供應商的干預程度,可比我的方案要高得多。
我希望做的很簡單,就是避免內卷,讓這些光伏企業的一線員工也能享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福利。
這件事企業能做,一些有技術優勢的企業一直在做,我想阿波羅科技也要做一些嘗試。
如果我們做的效果好,那么我希望未來我們國內供應鏈鏈主企業,像手機廠商、新能源車廠商,他們也能對供應商進行一定的約束,要求他們提高對員工的待遇,推出類似蘋果供應商管理準則這樣的制度。
從企業層面來落實反內卷的要求。”
沒錯,林燃這次去燕京,就是為了這個。
來自燕京的一些反內卷的聲音,也是號召企業不能惡性競爭,號召企業不能惡意降價,不能無底線搞價格戰,但沒有提你們應該給員工加工資,在福利待遇和勞動保障角度,你得對標外企。
過去沒有技術優勢,這樣做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的競爭力,保護本國企業,保護就業,這點無可厚非,各國都是這樣過來的。
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英格蘭的工人工作環境,那是比奴隸還要不如。
現在已經有了技術優勢,哪怕大家給員工同等待遇,你也能和外企競爭,還不去做這件事就有點說不過去。
林燃也不能直接提,他只能間接以這樣的方式,來推動這件事。
從60年代回來,林燃多少帶點理想主義的思考,大家都不做,那么就我先開始吧。
光伏行業正好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