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的上空仍然有團陰云遲遲沒有散去。
《v字仇殺隊》在過去一年獲得了史無前例的票房。
在蘇俄以及其盟友國家,這部電影被拒絕上映,生怕讓民眾回想起布拉格之春,或者說要再來一次布拉格之春。
在自由陣營備受推崇。
當然這樣的推崇是指在民間。
因為未見的每個自由陣營國家的政府都推崇。
其中故事背景所在地,倫敦,唐寧街十號就很不待見這部電影。
這是在直接影射倫敦,影射唐寧街。
北愛爾蘭一直面臨系統性歧視的天主教徒們,是《v字仇殺隊》最忠實的擁躉,他們戴著電影里v的面具走上街頭抗爭。
北愛爾蘭問題的開端是在1968年,自此之后,北愛爾蘭民權協會的游行中暴動與騷亂此起彼伏。
《v字仇殺隊》的上映,導致北愛爾蘭抗爭的高潮比原時空提前了兩個月爆發。
哈羅德·威爾遜首相選擇把軍隊派往北愛爾蘭,派往一線,從德里到貝爾法斯特。
然后是持續整整三十年的低烈度沖突,從1968年至1998年間發生在北愛爾蘭的長期暴力沖突。
整個過程一共有超過3500人喪生。
同樣是把軍隊派往街頭。
布拉格之春被一直念叨到現在。
而唐寧街十號的所作所為,持續時間,造成的傷害和社會撕裂比布拉格之春更甚。
但無人在意,媒體也不會報道,就這樣在歷史的塵埃中被遺忘。
這是自由陣營掌控媒體的側面佐證。
當然,現在英格蘭都看著呢。
事情需要時間來消化,在當下,這是英格蘭本土最重要的新聞,比英格蘭首位宇航員入選肯尼迪太空中心接受訓練還要更受關注。
唐寧街十號認為v這該死的家伙加劇了沖突。
他的存在、他有關的電影造成了難以處理的現況,造成了北愛爾蘭的失控,造成了他們不派軍隊下場,北愛爾蘭的地方政府就會面臨全面失能的窘境。
唐寧街把責任全部歸結于v。
泰晤士報和衛報選擇連篇累牘地報道v是陰謀家,是野心家,壓根不是什么民權斗士,什么生命不息抗爭不止。
來自帶嚶的主流媒體號召民眾們別被蠱惑了。
至于你問為什么英格蘭會允許v字仇殺隊上映,只能說被逼無奈。
自由陣營都上映,socialis陣營都不上映。
倫敦自己選邊吧。
你想被認為是哪個陣營的?
隔壁的巴黎可是隔三差五的調侃英格蘭的怯懦和卑劣,連一部電影都怕成這樣。
倫敦純屬無奈,被逼到了墻角,在西德宣布上映之后不得不捏著鼻子允許的。
人家真出過元首的國家都不怕,你瞅瞅你怕的那個樣子。
面對巴黎這樣的指控,倫敦才坐不住的,準許電影上映。
英格蘭的小報調侃道:“《v字仇殺隊》是有史以來反差最大的一部電影,在民間擁有第一的熱度,但在媒體上卻擁有倒數第一的宣傳力度,媒體們對這部電影置若罔聞,電影院前卻大排長龍”
唐寧街越反感,反而導致民眾越發好奇,《v字仇殺隊》的票房也就越高。
以人口比例來計算,英格蘭觀看者比例在整個歐洲都是最多的。
而整個1969除了《v字仇殺隊》外,最讓民眾印象深刻的要屬空間站。
在太空中生活,關于太空城市的幻想開始層出不窮。
各類科幻里,主題從登月、外星人、月球大戰開始變成了太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