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要停止在南越的投入,簽署和平協定。”
基辛格的潛臺詞是,只要我們撤軍,南越會失敗,沒有任何懸念。
這不是對南越的輕視,而是過去越戰前線南越軍隊表現所導致的。
他們的戰斗力拙劣到,在阿美莉卡下場前,根本無法通過只提供物資的方式和北越抗衡。
無論是戰斗意志還是軍隊素質都非常堪憂。
林燃淡淡道:“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有等風來。”
基辛格面帶疑惑地重復著這短短幾個單詞:“等風來?”
林燃說:“你沒聽錯,等風來,民意如風,它來的迅猛,轉變同樣很快,就像是一陣風。
比如你在做的工作。
在民意轉變前,你們談不出什么東西。
但當民意出現轉變后,他們能幫我們迅速達成我們想要的目的,能給北越施加我們所想要的外力。
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前線的戰爭加劇,民間反戰情緒的高漲。
等到民間反戰聲音壓過保守派對于socialis的排斥情緒,和平的曙光就會出現。
尼克松總統所說的光榮和平,也將到來。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林燃語氣溫和,但說的內容卻無比冷酷。
珍妮攥著林燃的手驟然捏緊,她想到的是前線失去生命的士兵,被轟炸的村莊,可憐的孩子們和阿美莉卡國內惡化的經濟狀況。
這些都是為了等待林燃所謂風到來的代價。
基辛格則秒懂,“我明白,我明白。
我會和總統溝通,我們需要做好鋪墊,就像教授你所說的,等風來。
我們需要宣傳,簽署和平協定不是投降,這是通過外交和軍事實現的體面結束。
我們需要從現在開始,逐漸將作戰的責任交給南越,讓國內的保守派議員和他們的支持者相信,我們這不是在放棄盟友。
而是在幫助南越自力更生。”
這純屬鬼話了。
阿美莉卡在撤軍之后,南越總統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電視里宣布辭職,然后坐飛機流亡海外。
包括空軍司令、陸軍將領等,有一個算一個,統統想的都是逃跑,怎么能快速逃跑。
而不是戰斗。
數千名官員、軍人和精英參與了混亂的疏散行動,包括涌向阿美莉卡大使館、登上直升機或船只。
1975年4月29日,荷蘭攝影師休伯特·范·埃斯在南越西貢嘉龍街22號的一棟公寓大樓頂上拍攝了一架阿美莉卡直升機協助疏散,這張照片也是阿美莉卡越戰失敗最著名的照片,失敗、混亂、倉皇逃命、南越抵抗意志的薄弱,在這張照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基辛格以為的是,前線僵持,南越從進攻方轉為防守方。
但至少能守住吧?
能體現基辛格這樣思維的,可以從歷史中可見一斑。
在原時空,尼克松計劃在18個月內完成撤軍,但是基辛格反對,基辛格反對的不是撤軍本身,他反對的是這么快撤軍,他認為如果在18個月內就撤軍,南越會無法應對。
基辛格給出的方案是,讓南越軍隊在他們的空中支援下,獨自開展地面戰斗,美軍不會參與,以此作為南越自主化的考驗和鍛煉。
然而哪怕基辛格已經延緩了撤軍節奏,給予了南越軍隊充分的鍛煉機會。
甚至拉到柬埔寨去做了以戰代練。
實際上的情況是,阿美莉卡一走,這南越在幾周時間里就徹底失敗了。
南越只撐了半年不到。
基辛格接著說道:“所以教授,我需要你的幫助,我希望你能幫我寫一封信給燕京方面。
我下次和華國代表在獅城談判的時候,我相信這封信能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