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息傳回阿美莉卡后,基辛格在白宮緊急會議上果斷指出:“蘇俄這次贏了面子,但他們輸了里子。
他們被迫向世界展示了,他們的核心技術需要由一個他們正在交惡的國家來拯救。
我們的目標不是否認月球上有蘇俄人,而是要讓全世界意識到,航天的關鍵,也就是火箭本身,依賴于華國的工程師和技術!”
蘇俄有龐大的宣傳機器,阿美莉卡同樣有。
阿美莉卡對媒體的控制更加的潤物細無聲。
同樣都是操控媒體,但冷戰及此后,自由陣營的操縱手段就是要更高明。
在阿美莉卡媒體的報道中,蘇俄的“偉大勝利”被巧妙地淡化,而華國的科技實力則被推到了聚光燈下。
《紐約時報》的頭版并沒有像蘇俄那樣渲染宏大的勝利,而是刊登了一篇深入分析報道,標題為:《燕京的靜默勝利:華國科技如何拯救了岌岌可危的蘇俄登月》。
報道援引可靠消息源指出:
“這次登月,與其是蘇俄科技的勝利,不如是華國-蘇俄科技合作模式的意外展示。
據信,蘇俄的n-1巨型火箭在多次失敗后,最終依靠華國科學家王曦繼主導研發的數字化分布式控制系統才得以成功。
這套系統利用了華國在固態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領域的先進技術,而這恰恰是蘇俄長期以來的短板。
在蘇俄內部,王曦繼也被視為他們從華國發現的新教授。”
報道還進一步分析了兩者媒體報道的差異,為的就是離間二者的關系,這招他們可謂是爐火純青,在六十年后的2020時空,阿美莉卡媒體同樣在想方設法離間俄國和華國之間的關系。
“在莫斯科,官方竭力將勝利歸功于弗拉基米爾思想的優越性,對華國科研人員的作用則避而不談。
但在燕京,媒體卻不遺余力地強調華國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這種微妙的輿論差異,向世界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聯盟的裂痕依然存在,且在技術高地,華國已不再是單純的蘇俄追隨者。”
在官方層面,尼克松在電視講話中,向蘇俄表示祝賀,強調阿美莉卡在太空中的探索是為了和平與科學,而不是為了地緣政治的競爭。
外界信不信是另外一回事,畢竟你的gps衛星都已經投入戰斗了,這也是和平嗎?
私下,龐大的輿論機器在極力淡化蘇俄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
在全球范圍內,自由陣營的媒體統一了口徑,將這場勝利解讀為對蘇俄的諷刺。
西歐的媒體們普遍將蘇俄的勝利定性為一場昂貴的、由外部技術支持的政治宣傳秀。
大致內容是,蘇俄被迫向華國尋求最關鍵的電子技術,這暴露了其經濟體系在高精度、高效率的科技領域存在嚴重缺陷。
至于同樣的經濟體系,華國為什么能做到,他們則閉口不談。
白宮巧妙地利用這一報道,向燕京方面發出了一個信息:我們看到了你們的貢獻,我們了解你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們尊重你們的實力。
這種策略旨在離間二者關系,并為后續秘密接觸和緩和中美關系創造有利的輿論氛圍。
輿論場上,爭論一直在延燒。
一直持續到新一輪的談判。
在獅城,基辛格將手里的信遞給坐在對面的中年男子。
對方打開后,看著信上的署名若有所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