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代表化名約翰·金抵達獅城。
和基辛格一樣,鉆進無標記的黑色轎車。
上次可沒有這種待遇。
這是實力所決定的待遇。
大家都知道,猴子之所以能夠把鷹給捅下來,是因為熊貓在后面給他們造帶瞄準功能的竹竿。
之前你們談,我們是看在阿美莉卡的面子上來做這個東道主。
對華國方面也就只是禮貌。
現在態度直線上升,也不管你是不是對東南亞輸出東西了。
等到華國的談判代表出現在別墅客廳的時候,基辛格露出疲憊的笑容:“閣下,你們在北越的禮物讓我們印象深刻。
你們的進步速度太快了,或許用不了多久,我們需要擔心的對象就不是蘇俄,而是華國了。”
基辛格只是談判前用于破冰的客套話,談判同樣需要破冰。
但殊不知一語成讖。
華國代表淡淡道:“不,貴方的軍事武器非常先進。
各種武器都要比我們先進太多。
gps這種屬于太空的武器,更是讓我們印象深刻。
顧問先生,你難道沒有意識到,我們給北越提供的所有武器都是出于防御原則。
我們暫時無法做到和阿美莉卡一樣的飛機技術,那么我們就要靠防空體系,靠導彈和雷達來做防御。
我們沒有辦法進攻,那么就把貴方的飛機打下來,保證戰場在同一個水平線。”
華國談判代表想到很多年前在高麗半島的戰爭,如果那個時候,他們有現在這些設備,無法獲得絕對制空權的阿美莉卡,一定無法給他們造成那么大的損失。
談判持續了三天。
雙方達成了更多的共識。
在離開前,基辛格道:“我們原則上同意教授前往尼斯參加今年的數學家大會。”
基辛格和華國代表的偽裝之旅本應天衣無縫,但架不住蘇俄方面早就布下了天羅地網。
蘇俄知道華國和阿美莉卡關系要緩和嗎?
當然知道。
從華國做生意只收美元他們就隱隱約約有感覺。
包括華國-阿美莉卡數學家大會,阿美莉卡乒乓球團隊訪問華國。
這些都是外交上的信號。
是雙方關系緩和的前奏。
莫斯科已經嗅到了味道。
放之前,他們可以不管,不管不是因為不在意,而是因為蘇俄覺得華國和阿美莉卡不可能能走到一起,前奏永遠也無法變成主旋律。
那時候誰能想到華國-阿美莉卡友好能成為主旋律啊。
雙方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阿美莉卡和華國關系正常化,那你霓虹、高麗和roc這三個盟友還怎么維系?
但當華國表現出了空前潛力,蘇俄決定要爭取華國之后,那么他們就得介入了。
不介入不知道,一介入嚇一跳,先是基辛格前往香江,蘇俄就敏銳從華國官方報道中解讀出:華國有重要人士在那幾天不在燕京的消息。
不在燕京等于有很大可能在香江,和基辛格進行交談。
結合1969年年底,在日內瓦的談判,阿美莉卡談判團隊中除了林燃就是基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