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段三的良品率會從70%爬坡到85%。
最后到了階段四,也就是成熟階段,工藝已經趨于成熟,晶圓廠開始只生產不研發,技術都會投入到下一代制程去。
陳志明也好,又或者是東亞地區其他半導體從業人士也好,大家以為華國的7n制程晶圓廠還處于階段二,只是能生產。
無論是良品率和穩定性都沒有辦法保證。
現在這么看來,好像事情不是這樣一回事啊。
視頻對面的林文杰身體往后靠,盯著屏幕幽幽道:“不,不是釜底抽薪,是順應潮流。
就像臺積電過去對華為斷供一樣,我們只是在順應潮流。”
陳志明聽完之后知道自己必須做點什么,在言語之間獲得更多的情報:“文杰兄,我們理解你們對供應鏈韌性的關注。
但你必須承認,良率、技術生態、交付穩定性和成本,現在沒有一家大陸的本土晶圓廠能與我們相提并論。
這四成的訂單轉過去,你敢保證你們新一代ai芯片的良率不會暴跌嗎?”
他需要驗證。
驗證自己的判斷,華國的7n晶圓廠到底有幾座,以及到底是階段二還是階段三。
總不可能是階段四吧?陳志明內心有一個危險的想法。
其實他的內心已經有了猜測,就是階段四。
很簡單,因為在華國的半導體版圖里,林文杰所在的企業規模不、背后的資本來頭很大,但不重要,對整個華國而言不重要。
類似的公司太多了,華國在養蠱,只要有一家能跑出來就行,至于跑出來的是誰?華國不關心。
在除華國大陸外的東亞半導體從業人士看來,華國半導體最重要的是華為、中芯國際,以及掛上林燃名頭的摩爾線程。
如果連林文杰所在公司都能分配到臺積電百分之六十四十訂單的產能,這意味著華國的7n產能足夠充沛。
充沛到,大陸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半導體公司都能雨露均沾。
林文杰嘆了口氣,語氣軟化了一些,帶著些許對老朋友的歉意:“我當然不敢保證。
我甚至知道,這批轉過去的訂單,初期會帶來至少15%的良率損失,而且成本短期內不會比你們更有優勢。
但志明兄,你必須站在我的角度看問題。”
他攤開雙手,強調道:“對我們h公司而言,最大的風險不再是芯片良率,而是斷供。
如果有一天,外部的鎖鏈收緊,我們所有的產品線都將被卡死,就像摩爾線程曾經遭受的那樣,s90本來可以生產,但突然一天,白宮官方網站的一則更新,就讓他們斥巨資設計的s90付之一炬。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不是我們能接受的。
在這個本土7n晶圓廠已經投產的今天,更是如此。
現在,華國本土的晶圓廠告訴我們,他們可以保證永不斷供,哪怕良率低一點,哪怕價格高一點,他們可以保證百分之百的安全。
你覺得,我的上司,董事會,我們的股東們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
陳志明沉默了,林文杰了一大堆,他也都聽到了,但他都沒有在意,就好像這些壓根不存在一樣。
他腦海里只在回蕩著一點:初期會帶來至少15%的良率損失。
這句話就像是咒語,一下就把他懸著的心給擊。
就是階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