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伯,你說的雖不無道理,但你應該也清楚,懷沖他身份敏感,深受朝廷提防。縱然他現在走了曹志的路子,能夠進入仕途,將來無論是誰主政,動亂成什么樣,恐怕都不會放他入蜀。如果他人都走不了,你拿什么來幫他復國呢?”
“而且懷沖才十四歲,他雖然知道自己是安樂公世子,可他從來沒想過復國這個問題,你今天莫名其妙的出現,突然就要把這個重任壓在他身上,就因為一個渺茫的希望,他可能做到嗎?”
李密顯然也思考過這些問題,面對陳壽的詰問,他嘆一口氣,其中不知包含了多少猶豫糾結,仍打起精神回復道:“你說的對,承祚。這些事,我解決不了,但有些事情,我永遠都不敢忘。”
他在這里忽然抬高音量,朗聲道:“承祚,當年大將軍臨死前對我們說的話,你忘了么!”
李密的話像是一道霹靂,瞬間讓陳壽回到了二十年前的那個夜晚。
當時天上也是響雷陣陣,大將軍姜維倚靠在狼藉一片的廢墟中,擦拭著殘缺的章武劍。他的眼神看向自己,蒼老又棱角分明的面孔上,布滿了溫柔與期許。
他問道:“大將軍,那之后呢?”
大將軍疲憊又堅定地回答說:“找個地方躲起來,然后等待。”
他注視著自己,強調說:“竭盡所能地等待。”
陳壽想要說些什么,可精神一個恍惚,意識再次回到眼前,昏暗的堂屋里,只有兩個人和一柱搖曳的燈火,當年還年輕的兩張面孔如今都已蒼老不堪,他喃喃道:“等待,等待什么呢?”
李密嚴肅地回答道:“當然是等待機會,等待復國的機會。”
他終于立起身來,緩緩靠近陳壽,握住他的手道,“承祚,有些事情,是我們無法躲避的責任,也是小主公無法躲避的責任,機會就要來了,我們沒有理由逃避,不然當年那么多同袍的血,那么多將士的英靈,不都白白犧牲了嗎?何況還有人在等待他……”
陳壽不同意這個理由,他甩開李密的手,反駁道:“令伯,如果只有你和我,還有那些老人,你說舍命復國,不管將來是身首異處,還是死無全尸,我都不會有任何疑慮。”
“但……你不能這樣要求懷沖……,他沒見過諸葛丞相,沒見過大將軍,甚至沒有見過他的祖父……,他更沒有經歷過成都之亂……”
“你和我,還有亡國時的那些茍活的人,都對不起死去的人,都理應為他們償命!但是這和孩子無關……你讓他去冒這樣大的風險,荊軻刺秦都不過如此,他萬一失敗,這輩子就毀了!”
李密反問道:“他難道現在就沒有毀掉嗎?我聽說過了,主公發了狂癥,親手殺了夫人,這難道對他沒有影響嗎?他是劉備的子孫,天生就不屬于平凡。”
陳壽道:“他現在當然被毀了!但他還有挽救的希望。他有個好母親,也遇到了賞識他的人,他只要按部就班,以后就算朝廷發生政變,就因為他是劉備的子孫,他是漢室正統的象征,按照二王三恪,只要他不激進,就沒有人會害死他!”
李密沒有想到,陳壽對劉羨的情感竟然如此之深,哪怕動用姜維的名頭都無法將他說服,他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暫時放棄,繼而轉首看向窗外。